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社群、手遊是孩子「最甜的毒品」,長期使用有害心理健康,小孩會以點讚數衡量自我價值。(圖/PIXABAY)
隨著科技進步,人手一機已是常態。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長時間使用手機,會使孩童運動量減少,失去探索的自由,而且社群、手遊更是「最甜的毒品」,孩子容易以社群媒體的點讚數衡量自己,也因家長過度干預,剝奪他們思考及承受風險的能力,研究更顯示,孩子在夜間使用手機,導致睡眠不足,還會加劇心理困擾。
黃軒在臉書粉專表示,許多父母看到孩子吵鬧,就會給手機玩、轉移注意力,反而害了孩子,使他們活動量變少,骨折率提高,甚至有些高中生會把動漫角色當愛人,另外,當童年變成一塊螢幕大小的空間,也失去探索世界的自由,而且有些父母以「保護」之名,將孩子限制於虛擬世界,卻是剝奪他們犯錯、學習與復原的機會,再者,和同儕的關係,轉移到社群媒體,孩子開始以點讚數衡量自我價值。
黃軒指出,有些家長會幫孩子安排好一切,其中也包括手機,這種過度干預,反而剝奪他們思考及承受風險的能力,此外,近期發表於《青少年》期刊論文發現,孩子在夜間使用手機,不只減少其睡眠時間,還會加劇心理困擾,尤其曾遭網路霸凌的孩子,情況更嚴重,其中66%少女和58%少男坦言,在上一學期至少遭受過一次網路霸凌。
另外,在青少女中有17%的人表示,她們每晚睡眠時間不到8小時,而青少年男則是13%。研究也發現,在遭受網路霸凌的青少年中,高達75%的受訪者坦言,整晚都會查看手機,甚至遠高於未遭霸凌者的比例,尤其青春期的男孩,夜間使用手機不只影響睡眠品質,更可能加劇因網路霸凌所引發的心理創傷,形成負面循環。
黃軒提醒,大多數父母還是擔心,智慧型手機會對兒童發展造成影響,建議家長多付出實際行動,例如減少螢幕時間、建立家庭討論時光,使孩子自由探索,甚至允許孩子們在真實生活中犯錯,限制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及內容,或一起使用手機學習新知識、探索新事物,最好帶孩子多參與戶外活動、家庭聚會,並引導學習辨識、表達和處理情緒,並培養同理心,而父母更要以身作則,別當低頭族。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dOWnwn9gFM&t=129s
▼驚!20歲骨質疏鬆「引發心梗」治療仍逝世!醫曝「骨鬆危險因子」:糖尿病上榜!中老年必看「中風臥床」搭配1物:重新站立、找回行動力!(影片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