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今(12)天是大年初一,你有到處走春嗎?還是一樣擔憂武漢肺炎疫情呢?前台大醫師、知名部落客林氏璧在臉書「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粉專發文「大年初一談新冠病毒流感化」。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衝擊全球人類的生活(圖/翻攝自Pixabay)
林氏璧表示,來說說新冠病毒流感化是什麼意思。流感化這三個字,其實可以有很多意思,他列舉如下:
1.像流感一樣長存人類社會
如同流感病毒一樣成為長存在人類社會的呼吸道流行病毒,每年冬天都有比較大的流行。因為輕症多傳染力強有症狀前已經可以有傳染力甚至有無症狀感染者(以上特性流感病毒也全部都有,這在病毒界並不奇怪。SARS病毒得病幾乎都會發燒且發燒後才會有傳染力根本是病毒界的異類),且即使有疫苗也無法根除,只能減少重症防止其大規模流行。從北半球到南半球,再從南半球流行回北半球。
2.致死率流感化
流感的致死率僅千分之一,對個人威脅沒這麼大,但大量流行之下還是會在高風險族群造成許多重症和死亡。而新冠目前的致死率可能是1~2%之間,雖遠不及SARS的10%,但這可是流感的至少10倍。如果因為疫苗的施打或是多半人都得病過了,所獲得的免疫力可以讓他即使再感染的重症率致死率更接近流感,那就會讓醫療不至於因此而崩潰,讓人類得以用類似流感的方式看待新冠。另一個可能是,病毒有沒有機會隨著突變越來越適應人類,接下來出現的變種病毒株是傳染力更強,更多無症狀感染和輕症但毒力更弱的?我認為是可能的。1918年H1N1西班牙流感在肆虐了三年之後,同一病毒株從此就變成了冬天的季節性流感。
3.病毒突變也流感化到每年需要施打疫苗
病毒突變的速度快到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流行病毒株,且足以改變其表面製造疫苗針對的蛋白,因此每年都須要打一次疫苗。李秉穎老師之前一直對此很樂觀,覺得以之前冠狀病毒的例子,其突變不至於改頭換面,打一劑疫苗應該會有終身保護力。黃瑽寧醫師也說,在RNA病毒中其實冠狀病毒突變的速度算是很慢的,遠遠沒有流感,HIV和C型肝炎等RNA病毒速度快。但疫情流行一年後已經出現南非變種病毒E484K這樣足以影響疫苗中和抗體還有保護力的突變,我個人認為要小心看待。走向多價疫苗也許會是趨勢。
林氏璧表示,所以說到流感化三字時,要先釐清說話者的定義為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