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台股近來受川普關稅戰重擊,讓人心悸、冒冷汗、失眠。(圖/資料照片)
台股受川普關稅戰重擊,週一、週二均狂跌,讓人心悸、冒冷汗、失眠。醫師張家銘表示,這時光靠深呼吸是不夠的,因為這神經失衡的狀態,是來自於大腦太忙、太警覺、太敏銳。他表示,此時人應該找回神經的平衡,不是壓抑感覺,而是用4招重新設定「安全感」的閾值,例如每天固定睡眠時間。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大家常說的自律神經失調,但有時真正出狀況的,是「感覺系統」變得太過敏感。
根據2025年哈佛醫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的最新研究,對 555 位有自律神經症狀的患者進行分析後發現,其中有超過2/3,其實並不是神經退化或器官損壞,而是大腦對身體內部訊號反應過度,也就是「中樞過敏」。這不是純粹的心理作用,而是來自大腦層級的一種「過度警覺反應」。
「壓力事件本身不一定傷人,反覆發生才是引爆點!」張家銘表示,中樞敏化症候群最典型的背景,是一連串生活壞消息累積下來:股市暴跌、家人吵架、工作不穩等這些事件在神經系統世界中,會一個個地被記下來。累積夠久,大腦就會進入「全時警戒模式」。
他表示,這種狀況,光靠深呼吸是不夠的。因為這是一種神經失衡的狀態,中樞敏化症候群會讓人的感覺系統像放大鏡,對於原本微小的身體感受(如心跳略快、胃酸略多、頭微暈),產生放大警訊。結果導致身體每天像在打仗。
張家銘表示,要找回神經的平衡,不是壓抑感覺,而是重新設定「安全感」的閾值,應開始做下列4件事,讓神經重新相信「現在沒有危險」的訓練。
1. 每天固定睡眠時間,讓神經找到節奏感。
2. 關掉會造成焦慮的資訊來源(例如股市盤中速報)。
3. 給身體安全的環境線索,例如溫暖的燈光、放鬆的呼吸、熟悉的音樂。
4. 學會不懷疑自己的症狀,反而要對身體說「謝謝你提醒我,是時候停下來了」。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_J8om99hqU
▼「不吃肥肉」還是爆血管、膽固醇超標!醫破迷思「1類膽固醇」越多越好:可多吃鮭魚!「膽固醇低」害性慾盡失!恐是"肝硬化"末期!專家示範「超慢蹲」降血脂!同步提升好膽固醇!(影片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