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焦慮是身體出事了!醫點名「5食物」讓人開心:勝過藥物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不少上班族常感覺莫名的煩躁、焦慮。(圖/資料照)

▲不少上班族常感覺莫名的煩躁、焦慮。(圖/資料照)

莫名的煩躁、焦慮,一般認為是心理因素,但吃抗焦慮藥物仍無效。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二篇研究指出,其實可能是人的免疫系統、腸道、睡眠和飲食,影響了大腦。因此,焦慮不只是心理問題,而是「全身在出事」。就飲食部分,他建議,要攝取好菌,以製造讓人快樂的血清素,可多吃發酵食物、膳食纖維,像是優格、泡菜、洋蔥、香蕉、地瓜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2025年《Cell》期刊連出2篇研究,把平常在功能醫學裡一直觀察到的現象,發炎與情緒的關聯,做了超級有力的證實。

第一篇研究發現,原本只在免疫系統裡活動的發炎訊號分子,竟進入大腦、影響神經細胞,甚至與情緒的控制。第二篇研究更指出,大腦裡「管焦慮」的杏仁核,會被這些發炎或抗發炎的激素影響。例如,若最近身體有慢性發炎(如吃太多糖、熬夜、壓力大、腸道菌亂掉),大腦裡負責穩定情緒的區域,會過度反應,人會變得容易焦慮、煩躁、想哭、睡不好。

「焦慮這件事,不只是心理問題,而是全身在出事。」他表示,過去大家以為情緒不好是「心裡有事」,但這2篇研究指出:其實是免疫系統、腸道、睡眠和飲食,影響了大腦。有些人長期情緒不穩,服用抗焦慮藥,但效果有限,檢查發現,血糖劇烈波動、腸道菌失衡、發炎指數超高,才知道,情緒根本是身體健康的鏡子。

他表示,穩定情緒應從餐桌和睡覺著手。

1. 抗發炎的飲食方式。少吃精製糖、油炸物和超加工食品,多吃魚油、橄欖油、綠色蔬菜、莓果和薑黃,來幫助身體「滅火」。

2. 照顧腸道。好菌會幫助製造血清素這類讓人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應多吃發酵食物、膳食纖維,例如優格、泡菜、洋蔥、香蕉、地瓜。

3. 睡飽真的會讓你更快樂。失眠會讓大腦發炎加劇,所以規律作息,必要時補一點鎂或茶胺酸,幫助大腦進入修復模式。

4. 記得動一動。每天30分鐘的快走或輕運動,是最天然的抗憂鬱藥,會讓大腦分泌正向情緒的激素,還能幫人抗發炎。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iH4Q8At36w&t=417s

▼減肥醫曝「吃對肉」:爽吃牛排也能瘦!醫揭「減肥4地雷」:吃錯沙拉也超肥!營養師示警「執著熱量」:忽略1事恐讓「新陳代謝下降」越減越肥!天后阿妹「減肥菜單」曝光! (影片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二階目標6萬份連署!春季青鳥系列:李彥秀究責會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