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暘俊(大學生)
上週六(12日)賴清德副總統搭乘民用航班前往南美友邦巴拉圭,參加新任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的就職典禮,來回皆過境美國,去程停留東岸的紐約,回程則經西岸的舊金山,並與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在舊金山會晤。

▲賴清德副總統。(圖/翻攝自賴清德臉書)
賴副總統的外交高度
賴副總統的美洲行平安落幕,並沒有如先前藍白兩黨恐嚇般造成臺海情勢緊張,反而又一次凸顯中國事實上並沒有能力阻止臺美互動,這次出訪時值總統大選前夕,更能確保臺美之間的官員互動可以在一任又一任的臺灣總統間常態性地維持下去。
在這短短幾日的行程中,賴副總統除了與各國元首、特使共同出席巴拉圭總統就職典禮,進一步鞏固臺巴邦誼外,彭博社(Bloomberg News)更在賴副總統出訪的同時釋出賴副總統的專訪,大幅增加賴清德的國際能見度。藉由此選前的外交之旅,我們能夠看出賴副總統早已具備身為國家元首的高度,而他背後的幕僚團隊也有充分的能力應付高層級的國際交流。
另兩位總統候選人過去的外交表現
最大在野黨國民黨所推出的侯友宜市長在新北市執政四年多,幾乎沒有任何國際交流的經驗,選前四個多月才想急促計畫美飛行程,彷彿飛一趟美國就能應付臺海錯綜複雜的情勢,很明顯,侯友宜並無法扮演好總統在國際外交上應有的角色,絕對沒有能力承擔總統的重責大任。
另一位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的外交經歷更是慘烈,作為臺灣的外交爭議王,過去,曾發生過英國交通部長送禮的懷錶事件,也曾經將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慘劇拿來做不當比喻,柯主席的言行舉止不僅僅是代表他個人,某部份更代表臺灣人民的國際形象。柯主席近期訪日又兩度出包,先是搞錯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在黨內所屬的派閥,後又將與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世耕弘成私下言談的內容自行超譯,再口誤說成自民黨幹事長茂木敏充與之談話的內容,一系列荒腔走板的外交操作下來,只會讓我們的外國友人認為臺灣政治家相當無禮無知。柯主席從政近十年,類似的低級錯誤不斷發生,凸顯了柯主席與人互動的素養低落,且民眾黨的團隊也不夠成熟處理國家的外交工作。
真正擁有總統格局的候選人
臺灣位處第一島鏈、美中對抗的前緣,所以「穩定、務實、謹慎」的外交關係是維護臺灣和平安全、民主自由永續的基石,臺灣的外交政策應該要秉持可預期、可延續、不躁進,以及不破壞現有臺美默契的原則,在總統外交格局的這一題上,此次訪問巴拉圭、過境美國的旅程已經證明:
「賴清德是唯一能在臺灣國際外交獲得滿分的總統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