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別罵了!台電虧損主因曝光 經濟部:非「購買綠電」而是它

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台電28日電價會議決定上半年凍漲。(圖/台電提供)

▲台電28日電價會議決定上半年凍漲。(圖/台電提供)

經濟部昨天(29日)召開電價審議會,考量到國際關稅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引發經濟及物價波動,因此決議本次電價暫不調整。然而,台電虧損問題仍然引發廣泛討論。經濟部今天(30日)下午透過臉書發文說明,台電虧損的主因是「燃料大漲」,而非「購買綠電」。

台電表示,虧損原因是因為燃料成本飆升和通膨。(圖/台電提供)

▲台電表示,虧損原因是因為燃料成本飆升和通膨。(圖/台電提供)

經濟部指出,近來社會對於台電虧損原因的討論日益熱烈,為此提出兩大澄清重點。首先,購買綠電並非台電虧損的主要原因。俄烏戰爭導致國際燃料價格暴漲,台電在過去三年中吸收的成本達6000億元,這才是虧損的主要原因。綠能購電成本僅占台電總支出的約一成,未來隨著國際淨零需求的提升,大型光電及離岸風電業者將會有更多綠電直接賣給企業,外購綠電的成長趨勢將放緩。

台電強調購買綠能僅占總支出10%。(圖/翻攝自經濟部臉書)

▲台電強調購買綠能僅占總支出10%。(圖/翻攝自經濟部臉書)

其次,核電並非台灣能源問題的解方。即使核電占比高,遇到2023年全球燃料價格暴漲的情況,台電的成本壓力依然存在。經濟部舉例說明,2015年台灣能源結構中,核能發電占比16%、火力發電占比78%,若以2023年燃料價格計算,售電成本將提升至近4元/度,與目前售電成本相當,顯示台電成本壓力依舊沉重。

台電說明「核能全開」不是解決虧損的解方。(圖/翻攝自經濟部臉書)

▲台電說明「核能全開」不是解決虧損的解方。(圖/翻攝自經濟部臉書)

經濟部強調,台電在經歷不同能源政策期間,曾有長期虧損的情況,如2006至2013年間,直至2020和2021年才出現盈餘。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燃料價格暴漲,至今仍高出2016至2020年平均價格超過6成,台電因此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

台電說日本、法國補貼電業都比台灣高,請支持預算撥補台電。(圖/台電提供)

▲台電說日本、法國補貼電業都比台灣高,請支持預算撥補台電。(圖/台電提供)

此外,經濟部提到,觀察國際上使用核能的國家,如韓國、日本、法國等,電價調整幅度及政府補貼均高於台灣。例如,2024年法國住宅及工業電價累計調幅分別達47%與65%;核能占比更高的韓國,則分別調高49%與106%。未來隨著國際淨零需求增加,大型光電及離岸風電業者將會有更多綠電直接賣給企業,外購綠電成長將趨緩。

對此網友仍不埋單,紛紛在貼文下留言,「日本已經開始計劃讓核能從8.5%提升到20%,就我們台灣最聰明,島國用最不穩定的天然氣,價錢也波動最大,再來說虧損不得已」、「嗯嗯…那就反應成本去調漲電價,別當只會要撥補的巨嬰」、「所以吸收了6000億,已經補了3000億,再補3000億,你還漲電價嗎?為什麼經濟部覺得一般民眾很笨呢」、「所以要核4啊」。

#台電

【立院榮譽顧問EP.93】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