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新聞幕後/苦民所苦電費凍漲 台電優先爭取立院撥補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電費是民生經濟問題。(圖/台電提供)

▲電費是民生經濟問題。(圖/台電提供)

由於環球發電成本增加,台電截至2024年底已經虧損4200億元,加之立法院在藍白立委聯手刪預算的情況下,刪除台電1000億元補助預算,讓外界原認為此次電價只有調漲一途。未料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今(28)日拍板上半年不調整電價,審議會委員強調在總體經濟環境不確定因素大(川普關稅戰帶來的資本市場利空),慎重看待電價對物價的影響,決議本次電價不調整,請經濟部全力爭取立法院支持撥補台電預算,穩健台電財務體質。

事實上,這對已經虧損4200億的台電公司來說是個艱難的決定,因為2022年俄烏戰爭發生之後,國際燃料價格上升(煤、天然氣),各國電價都大幅上升。唯獨台灣民生電價一直控制在1度3元以下,成本都由台電自行吸收,這是過去幾年,台電累積虧損多達4200億的原因。依照全球趨勢,多半走「使用者付費」原則,應該反映成本,讓民眾支付相對應的費用。

不過,執政黨素來以體恤民生優先,為避免這幾年來過高通膨增加民眾負擔,政府已經最小化的調整電費漲幅,然而,原本單純地經濟問題,卻硬生生被立院藍白狂刪預算的手法弄成了「政治問題」,堅決不撥補台電1000億元的決定,被在野黨說是為國家好,另一方面又要財政部必須普發1萬元給民眾,還說如果民眾能拿到1萬元,就能抵銷電費漲幅。

這樣錯亂的經費邏輯,攪亂了台電營運節奏。原本就盛傳電價費率審議會本次可能平均漲價6%,董事長曾文生在接受媒體人黃暐瀚採訪時指出,這是以公開數據推論得出:根據台電2025年度的財務估算,年度總營收約為8,000多億元,若電價持平,在預估的燃料價格下,可能虧損500億元,亦即電價需要平均調漲6%才能補足。然而,如果電價真的調漲 6-8% ,預估每戶每年大概會多1200元的電費,這不利我國CPI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若超過2%即是通膨,會大幅影響消費)。

最重要的是,現在立院出現弔詭的邏輯,在野陣營一方面以健全財政為由刪除台電1000億補助,另一方面又要財政部必須普發1萬元給民眾,還說如果民眾能拿到1萬元,就能抵銷電費漲1200元。曾文生認為,這個想法忽略了電價上漲之後,物價也會跟著上漲,所以補助台電,不漲電價,穩住物價,才是更好的方法。(這幾年世界各國政府也都補助電價)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28日隨行政院長卓榮泰赴立院備詢時也說,過去因為補貼國人的電價,造成的這個新台幣6000億元的負債,到目前為止只有撥補500億元,其他的部分是增資,現在還負債大概3000億元左右,這個3000億元是跟凍漲有相關,所以,如果可以來撥補,對台電未來在經營上面有非常顯著的幫助。

行政院發言人對此案也說,由於電價攸關核心物價指數,在目前國際經貿情勢可能引發原物料波動的狀況下,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持續維持物價平穩,也請立院盡速通過2024年追加預算撥補台電1,000億元,以紓緩台電的壓力、穩健台電的財務體質。

#新聞幕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中職全壘打王本季打完退休 林智勝先辦引退宣告記者會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