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川普簽四道行政令:放寬煤電規範 延長燃煤電廠壽命

圖、文/永續新聞網 

美國總統川普於本週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試圖逆轉拜登政府對燃煤發電的環保限制,並將其重新納入美國能源版圖。這波行動不僅放寬環保規範、要求延後燃煤電廠退役,甚至將AI數據中心的能源需求視為復興煤電的機會,引發產業與環保界的高度關注。

川普藉AI電力需求為由推動煤電復興,引發市場與環保界警戒。(圖/永續新聞網)

▲川普藉AI電力需求為由推動煤電復興,引發市場與環保界警戒。(圖/永續新聞網)

美國燃煤電力佔比十年腰斬,川普試圖扭轉趨勢

根據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資料,截至2024年初,美國燃煤發電裝置容量為201吉瓦(GW),僅佔全國總裝置容量的15%,相比2015年底的305 GW(佔比26%)大幅下滑。過去十年,煤電在美國能源結構中的地位迅速萎縮,主因包括天然氣崛起、再生能源價格下跌,以及環保法規趨嚴。

但隨著AI應用與大型數據中心對電力需求激增,川普政府認為這是燃煤電廠「重返舞台」的契機。他強調:「我們會讓那些煤礦工人繼續工作,不要驚慌,我們會讓電廠重新啟動,用乾淨、漂亮的煤炭發電。」

四道行政命令:放寬規範、對抗州法、推動AI佈局煤電基礎

川普於週二一口氣簽署四道行政命令,核心目標圍繞著「讓煤電延壽並再次發揮戰略價值」,包括:

MATS放寬令:給予燃煤電廠額外兩年時間,延後符合EPA「汞與有毒空氣污染物標準(MATS)」的期限。該規則原由拜登政府於2023年強化,川普政府明言將試圖推翻更新版標準。

法律挑戰令:要求司法部長對「違憲、與聯邦法牴觸或無法執行」的州級氣候與能源政策發起挑戰,擴大聯邦對能源管制的主導權。

礦業振興令:指示能源部、內政部與商務部在60天內盤點可供AI數據中心使用的煤電設施與電網基礎,作為AI擴張的能源支撐點。

指定電廠續營令:特別點名位於亞利桑那州Joseph City、原定於本月退役的Cholla燃煤電廠(380MW),要求業者維持運轉。該電廠由Arizona Public Service擁有,目前仍計劃在數週內關閉。

此外,能源部(DOE)亦宣布將為煤電相關項目提供貸款擔保,支持電廠進行基礎設施升級、提高效率或重新啟動。

能源專家:市場現實無法改變,煤電成本高、壽命短、沒人願蓋新廠

儘管川普強勢介入政策面,但多數能源經濟學者對其實際影響持保留態度。Grid Strategies執行長 Rob Gramlich 表示:

「殺死美國煤電的是頁岩氣革命,不是政府法規。只要沒有禁掉天然氣壓裂技術,煤電就無法翻身。」

他指出,大多數燃煤電廠老舊且維運成本高,即使政府補貼,也難以長期運作。根據能源智庫Energy Innovation於2023年發布的研究,美國幾乎所有燃煤電廠的運營成本,都高於新建的太陽能、風電與儲能系統。

此外,能源顧問公司Capstone認為,幾乎沒有業者會申請DOE針對煤電的新貸款,認為該政策實際上僅可能輔助煤電轉氣(coal-to-gas switching)。

PJM地區已有13.9GW燃煤電廠申請MATS豁免,電網營運商支持延役

在川普放寬MATS的同時,美國東岸最大的區域電網營運商PJM Interconnection也表示支持豁免措施。截至4月4日,已有總容量13.9 GW、分布在五州的10座燃煤電廠提出申請,包括:

1.賓州:Talen Energy旗下Keystone與Conemaugh

2.俄亥俄州:Buckeye Power的Cardinal與Vistra的Miami Fort

3.肯塔基州:East Kentucky Power的Cooper與Spurlock

4.西維吉尼亞州:FirstEnergy的Fort Martin與Harrison,Dominion的Mount Storm

5.伊利諾州:Vistra的Kincaid

PJM在公開信中指出:「若這些電廠能延長營運,將有助於我們在尖峰負載期間維持電網穩定。」

分析:AI與氣候政策角力下,煤電恐成「戰略備胎」角色

此次川普政府將AI數據中心與燃煤電廠綁定的策略,象徵著氣候政策與數位基礎建設需求間的潛在矛盾。AI模型訓練與大型伺服器運作耗電驚人,尤其是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正大量興建資料中心,使得「能源可近性」成為選址關鍵。

而燃煤電廠雖然污染高,但具備即時出力、24小時穩定供電與既有電網連接等優勢,某些地區的確可能被重新評估其戰略價值。正如R Street Institute的能源政策主管Devin Hartman 警告:

「若行政命令變成干預市場的工具,可能反而抑制新電力資源投資,因為舊有資產難以退出,市場無法更新。」

結語:燃煤的未來,是重生還是餘燼?

川普政府此波行動反映出一種「逆全球趨勢」的能源思維,在氣候變遷壓力日益加劇的今日,重啟煤電的舉動勢必引發國際爭議。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凸顯美國內部在能源轉型中的張力:如何在氣候目標、產業現實與政治立場間尋找平衡,仍是一條未竟之路。

而「乾淨煤炭」是否真能復興?當AI與氣候並重,未來的能源選擇將變得更加複雜。

外稿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ESG永續新浪潮

作者簡介
為您整理全球 CSR ESG SDGs 的最新訊息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