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今周刊

▲(圖/翻攝自今周刊)
歷史總是一再重演,但人們總是健忘的!
6年前,基亞肝癌新藥解盲失敗,股價2個月內從479元崩跌至105.5元。5年前,浩鼎乳癌新藥解盲未達標,股價5個月內,從755元暴跌至321元。自此,台灣生技業在資本市場幾乎沉寂了5年之久……。
5年時間頗漫長,但也不至於長到把慘痛教訓忘到一乾二淨!然而,重創全球經濟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今年點起了生技製藥股的資金行情火苗,投資人的情緒,則是在恐懼與貪婪的兩極光譜中,迅速擺向了偏向貪婪的那一端。
合一與中天,扮演著這列欲望列車的火車頭角色。兩家公司4月15宣布,將研發中的糖尿病足潰瘍藥膏,以總計5.3億美元代價授權給丹麥利奧藥廠(Leo Pharma)。至此之後,在僅約5個半月的時間裡,合一股價從31.55元狂飆至476.5元,最高市值來到1686億元,約等於華碩的市值。
中天也不遑多讓,從15.15元暴漲至最高159.5元,最高點市值來到676億元。其他生技製藥股趁著合一與中天帶來的授權行情,以及後續的疫情題材加持下,百花齊放。據統計,從今年初至7月17日為止,普生上漲13倍、合一上漲7倍、中天上漲4.9倍、金萬林上漲4.2倍、博錸上漲2.3倍、高端疫苗上漲2.9倍……。
長期關注生技產業的統一投顧分析師張立群指出:「今年許多生技飆股,在短短二至三個月間,就把基亞、浩鼎之前用2至3年的時間,曾經創造的驚人漲幅給漲完了!」「散戶在這次生技瘋狗浪行情,目前看起來是最大的輸家,而且輸得奇慘無比。」他擔心,這種充滿誘惑與投機的資金行情,對生技製藥產業發展恐將造成大內傷,「上一波沉寂4至5年的生技股,下一波搞不好又要失落更長的時間!」
如果與國際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指標股比較,國內生技股的股價更顯突兀。
舉例來說,獲得美國政府資金強力奧援、而且疫苗研發進度最快、技術最先進,甚至產能已被政府承諾「包下」的疫苗廠Moderna,今年以來股價上漲393%。全球最大的新冠肺炎檢測試劑廠亞培則僅小幅上漲14.15%。已經推出治療新冠肺炎藥物,而且獲美國政府緊急授權採用的吉立亞藥業(Gilead Sciences),今年以來股價不過漲了18.83%;此外,在全球新冠肺炎試劑標案屢傳捷報的韓國試劑廠Seegene,上漲467%。
上述國際大廠清一色是每年都能交出漂亮獲利成績單的績優生,而這次飆漲的台灣生技股,卻大多是連年虧損的艱困企業。
生技天后羅敏菁警告:
台生技股恐淪外行、主力炒作舞台
曾任台灣工銀生技創投、現為黑木投資公司合夥人的羅敏菁指出:「刻意地造神或人為炒作,只會對台灣生技產業發展造成傷害!」她認為,這次生技股暴起驟落,其實受傷的不只是投資人,很多分析師也很氣餒。「這次很詭異,分析師列入長期追蹤、具有堅強研發實力或前景能見度較高的公司,不漲反跌,大漲的多是分析師沒cover的生技股。」
羅敏菁憂心地說,經過這次事實與股價嚴重背離的情況,「好的分析師更留不下來了,情況如惡化下去,台灣生技資本市場恐將淪為外行人或主力炒作的舞台!」
羅敏菁的「外行主力炒作」警告,充分地顯示在許多飆漲生技股超低的法人持股結構上。大飆股如金萬林,外資持股僅89張,投信與自營商持股均零。疫苗股高端疫苗外資持股0.9%,投信僅持有0.06%,股價大漲過程中,法人持股反減不增。
即使是前景最被寄予厚望的合一,外資也僅持有2.47%,投信甚至只買一張。許多飆翻天的生技股如ABC-KY、博錸等,除了原本的外資身分大股東或外資法人董事外,在這波飆漲的過程中,不論是外資法人或本土投信,幾乎一張也沒買。
(閱讀全文…https://bit.ly/3htd5hh )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231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
北韓飢荒金正恩拋新建議! 人民可靠吃烏龜肉跟減肥藥 https://bit.ly/3hARW5d
400萬份500元「動滋券」來囉! 實測詳解申辦懶人包 https://bit.ly/3fRiNt0
0050還能買嗎?外資連16買、距百元關卡僅一步之遙,投資達人建議這樣操作 https://bit.ly/32NW2Tn
圖文懶人包 》
滿23歲可參與審判!如何成為國民法官?有哪些權利?一文看懂 https://bit.ly/2ZLPBhA
肝功能正常不代表沒問題!醫師:可能早已纖維化,這5大族群是高危險群 https://bit.ly/2OKP9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