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愛找新生兒,中標恐易引重症!一名出生僅12天的男嬰5月上旬出生,5月下旬因陸續出現發燒、活動力及食慾下降、呼吸急促等情形就醫並收治住院,住院2天後因病情惡化轉北部某醫學中心治療,確診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目前仍於新生兒加護病房住院治療中。

▲疾管署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是腸病毒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家中有新生兒的民眾應落實以肥皂勤洗手、戴口罩等防護措施。(圖/記者楊晴雯攝)
疾管署防疫醫師吳佩圜表示,該名新生男嬰緊急轉往北部某醫學中心治療,病情急轉直下,經檢驗審查確診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出現休克、肝炎、腎衰竭等多重器官衰竭情形,目前病情危急仍於新生兒加護病房住院治療中。
吳佩圜說明,伊科病毒11型多找上新生兒,且較常有重症發生,該名男嬰可能是經無症狀感染腸病毒的大人間接感染。她指出,遭伊科病毒11型感染的新生兒不會有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典型腸病毒症狀,可能經由孕婦分娩過程或產後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常見好發於新生兒的腸病毒為伊科病毒及克沙奇病毒。新生兒感染初期會有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情形,並容易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血小板下降、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徵狀,但在大人身上多無症狀出現,因此提醒照顧者一旦發現新生兒出現上述初期症狀,應儘速帶至醫院及時接受治療。
疾管署再次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是腸病毒併發重症的高危險族群,家中有新生兒的民眾應落實以肥皂勤洗手、戴口罩等防護措施;醫師、產後護理中心人員也應提高警覺,留意產婦及新生兒健康,並加強感染管制措施,降低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林敬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