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不僅影響糧食作物生育的環境,也造成糧食供給降低。台灣礙於經費少,導致保種工作執行力不足,研究人員擔心,若政府再不積極改善,未來台灣的食物就會受到他國限制。

▲培育種子對保育很重要。(示意圖/資料照)
保種不只有助抵抗極端氣候,也能化解餐桌危機,面臨氣候變遷,「保種」重要性相對提高。根據《聯合報》報導,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指出,近年來研究經費不斷被砍,但一個品種的培育平均要八到十年,沒有經費完全做不出來;他感嘆社會對這領域看得不夠遠,為了迎合市場和業績,往往選擇培育容易技轉的種子。
農試所作物種原組研究員兼組長溫英杰表示,現在各國都已開始蓋種原中心,並也到各地採集能抗病蟲害的品種的種子,日本也曾來台蒐集連台灣人都不知道的「武陵野梅原生種原」,台灣如果現在不做保種,未來就會來不及。
立委蔡培慧坦承,目前預算的確忽略品種改良,未來應將培育耐極端氣候品種納入考量。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圖/翻攝自蔡培慧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