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智萱、許書維、吳俊賢/彰化、台北報導
汽車上市前的碰撞測試結果,是車主很重要的安全性考量指標,國內唯一設有實車碰撞實驗室的車輛中心ARTC,罕見完整碰撞測試讓媒體進入拍攝,但很多車主關心的安全指數怎麼不公開?怎麼沒跟全球執行的NCAP一樣公開安全星級?兩種制度有什麼差別帶您了解。

▲車輛撞擊測試。
車輛撞擊測試,這畫面大伙在電視節目上都曾看過,不過台灣究竟在哪撞,裡頭又有什麼工具呢?

▲測試軌道接近兩百米。
ARTC工程師黃信裕:「測試軌道接近兩百米左右,但測試時間,碰撞過程只有0.1秒。」
直線兩百米車道專做車頭撞擊測試,而旁邊還有車台,黃信裕:「它其實不是用一個真正的碰撞事件來做驗證,而是用一個臺車將我們要驗證的產品架設在臺面上。

▲職業撞擊假人每個百萬起跳。
工程人員:「我們有小隻、大隻的人偶。」當然還有不能少的職業撞擊假人,每個百萬起跳,角色吃重缺他不可,黃信裕:「透過它感受到的傷害指數,去評估說這輛車提供成員多大保護。」

▲彰濱工業區的車輛中心。
位在彰濱工業區的車輛中心,是全台最有規模的檢測廠,每款新車上市前都得送來這裡檢測,前撞和後撞安全標準只分不及格和及格,及格就能上市,但究竟細節指數多少,不能公開,和全球許多國家執行的NCAP制度不一樣。
汽車達人龐德:「NCAP除了合格以外,在正面撞擊、側面撞擊很有更多的檢測,行人保護會各給不同的星等。
」
▲翻攝自Europe NCAP。
兩種制度, 一個在上市前法規測試,另一個則是上市後測驗廠自行購買檢測,一種是基本安權檢測,而NCAP撿測方式種類比全球現行法規還嚴格 ,不管國民車、百萬名車,一視同仁進行安全星級評比,10台車檢驗平均預算一億元,錢從哪來?要採哪種制度?在國內民眾對安全要求越來越謹慎的時刻,交通部研擬加入更多檢測,但結果公開透明化才是全民引頸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