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比運動、飲食更重要!人瑞「靠1招」活到107歲 專家證實助長壽

生活中心/蔣季容報導

人要活得長壽,日常少不了運動。(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人要活得長壽,日常少不了運動。(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活得健康長壽,是許多人關注的議題。有多名超過100歲的人瑞透露,想要活得久,最重要的是運動,不過並不用去健身房,而是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像是步行、騎腳踏車等。此外,「讓運動變得社交化」也相當重要,專家證實,老人們聚在一起運動,真的有助於長壽!

根據美媒《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運動可以帶來延年益壽的好處,102歲的塞克利(Deborah Szekely)在墨西哥經營牧場,她對此表示贊同,「重要的是,你要盡力去感受它,讓你的心跳加快,流汗,如果你真的氣喘吁吁,那你就做得很好了!」

《商業內幕》以下訪問到數名百歲人瑞,他們從未踏入健身房,卻透過以下運動,活得長久又健康。

一、步行

112歲的路易斯(Louise Jean Signore)是紐約第二年長的老人,當她的體力衰退後,她停止游泳、騎自行車及打保齡球,不過她仍堅持「走路」,無論是在戶外或是室內走廊。

散步雖是一種低強度運動,但仍有助於健康,《老年科學》雜誌2023年曾發表一項研究顯示,散步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認知障礙和失智症的風險,同時也能改善心理健康、睡眠和壽命。

二、騎腳踏車代替開車

馬丁(Martin McEvilly)於去年(2024)10月去世,享嵩壽108歲,是愛爾蘭最年長的男性。馬丁從未擁有過汽車,直到99歲,自行車都是他主要的交通工具,即便後期他不再騎自行車出門,他仍然繼續使用固定式健身腳踏車運動,直到105歲。

《運動與積極生活前沿》雜誌一項發表於2023年的研究顯示,經常騎腳踏車的人,心理健康狀況更好、因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更低、患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更低。

研究顯示,經常騎腳踏車的人,心理健康狀況更好。(示意圖/資料照)

▲研究顯示,經常騎腳踏車的人,心理健康狀況更好。(示意圖/資料照)

三、讓運動變得社交化

居住在澳洲的107歲老人凱蒂(Katie MacRae)經常與養老院的其他居民一起打保齡球。此外,103歲的珍妮(Janet Gibbs)也一直打高爾夫球直到86歲。

除了身體上的好處之外,運動的社會意義也能幫助我們延長壽命。都柏林聖三一學院老年醫學系主任、愛爾蘭老化縱向研究負責人羅斯安妮肯尼教授認為,社交對於長壽而言比運動或健康飲食更為重要。

專家認為,社交對於長壽而言比運動或健康飲食更為重要。(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專家認為,社交對於長壽而言比運動或健康飲食更為重要。(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四、將運動融入你的工作或嗜好中

許多百歲老人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例如麥克埃維利(McEvilly)就在自家的農場工作。他每天都在除草、修剪植物、收集苔作為動物的床。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美國上班族平均每天有一半的時間是坐著的,建議一天中安排一些運動。《英國運動醫學雜誌》202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只需2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運動即可抵消整天坐著的影響。這包括做家事、快走和園藝工作。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McCsUDlObU&t=1161s

▼名醫破解「大腸癌」:可被預防!醫點名"7年級"風險高!大腸癌救星:「每日1甜點」風險↓26% 專家大讚1菇類是"窮人燕窩":蛋白質是牛奶的3倍!(影片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長壽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行政院長卓榮泰赴立法院備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