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中國學者認了:北京尚未有「想統就統」的實力

中國大陸涉台學者嚴安林日前接受港媒採訪時說,儘管北京對統一有緊迫感,但目前並未設立具體時間表,畢竟北京尚未擁有「想統就能統的實力」。他並認為,台灣年輕世代不願統一與主張台獨是兩回事,因此促進兩岸青年交流仍非常重要。

中國大陸涉台學者嚴安林指出,北京對統一有緊迫感,但目前並未設立具體時間表。(示意圖/翻攝自新華社)

▲中國大陸涉台學者嚴安林指出,北京對統一有緊迫感,但目前並未設立具體時間表。(示意圖/翻攝自新華社)

嚴安林現任上海市台灣研究會會長兼上海國際戰略研究所會長。香港南華早報21日發表對他的專訪,文中提到上述看法。

根據報導,嚴安林說,目前兩岸仍處於「全面統一的初期階段」,北京正持續做準備,若要實現「完全的和平統一」可能還需要5至10年。儘管北京對統一有緊迫感,但目前並未設立具體時間表。

嚴安林提到,如果條件未成熟,貿然設立時間表反而可能會出問題,畢竟北京雖有能力阻止台獨,但尚未擁有「想統就能統的實力」。

他針對台灣年輕世代日益傾向不支持統一說,這與「民進黨當局」長期推動「去中國化」教育有關,但「不願統一」與「主張台獨」是兩回事,台灣年輕人並非真想建立「台灣共和國」,因此促進兩岸青年交流仍非常重要,「統一希望也在年輕一代身上」。

嚴安林認為,北京的核心戰略仍是推進「兩岸和平與融合發展」,制度性協商在民生議題上仍具合作空間,例如旅遊觀光等。但賴清德「尚未展現恢復相關交流的意願」,上海、福建等地居民赴台旅遊在今年實施將非常困難。

他說,影響兩岸統一的關鍵外部因素仍是美國,其實力仍強於中國,這是兩岸尚未統一的主因之一。且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會放棄台灣,因為支持台灣對美國政府而言是「政治正確」,而非川普個人偏好。但川普對台政策的底線是「避免美國直接捲入台海戰爭」,因為那不符合他「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主軸。

嚴安林認為,川普對兩岸關係的「風險仍然不小」,他任內對台軍售規模可能終將超過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但「川普不會白白保護台灣,台灣需要為自身防衛買單」,且台積電一旦將全部業務移至美國,台灣的「戰略重要性也將進一步降低」。

他還說,賴清德政府將中國大陸明確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的做法,對兩岸關係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而賴清德拋出的「國安17條」已相當接近北京「反分裂國家法」的紅線,但越界與否「還要看賴清德後續的行動」。但「國安17條」的真正目的是為支持台灣內部的「大罷免」行動,「企圖鞏固權力與動員民進黨基本盤」,為2026年地方選舉鋪路。

嚴安林又說,「民進黨當局」可能會走向「更激進的台獨路線」,但「這不代表已經正在做」。而他懷疑賴清德是否有勇氣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那樣,願意扮演「反中勢力的代理人」,進而引爆戰爭。

中央社
#中國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