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宜德、陳逸潔、林韋志/雲林報導
這季節限定的壯觀場面,雲林縣的蒜頭產量超過全台9成,採收後為了拉長保存期限,有盤商把握好天氣,在大太陽底下一口氣曝曬將近6萬斤的蒜頭,就像是疊出一道道「蒜頭牆」,也有農民把握好天氣在庭院曬蒜頭,場面看起來也很壯觀。

比人高的鐵架擺放一袋袋網住的蒜頭,壯觀程度有如築出蒜頭城牆,它們正在大太陽底下曝曬,而且要一路曬到立夏。
蒜農林有承:「(曬)5、6萬斤,你沒曬會壞掉,這用曬的,要曬到立夏。」
礙於場地有限,另外還有40到50萬斤,包括從蒜農手上收購而來的,全送進烘乾機。
蒜農林有承:「用爐子一直烘。」
記者:「差不多多久會好?」蒜農林有承:「差不多要兩個星期,溫度控制在38度。」

蒜頭牆季節限定才看得到,另一種直接在自家庭院曬起來,先用棧板架高,與地面隔出距離,接著才能鋪出一大片蒜頭毯,就是為了拉長保存期限。
蒜農吳仁格:「不用常常翻啦,大概20幾天才翻一次,(直接放)地上會過熱,有的會變熟。」
記者:「那下雨呢?」蒜農吳仁格:「下雨蓋帆布。」
特有的鄉村風景在雲林最常見,畢竟雲林縣蒜頭產量超過全台9成,連警方都得出動執行護蒜專案。

雲林莿桐鄉農會總幹事張鈺萱:「就是在這個地方,整顆的放進去以後就會把蒜瓣弄開,等於不用人剝了啦。」
機器脫膜,人工把關揀選,再經過水洗SPA才能分級裝袋,一般傳統市場及餐廳愛用的就是這種「脫皮蒜」,農民把握時機曬蒜,創造出「蒜」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