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剴剴案」再爆2男童遭保母虐!醫:瘀傷是警訊「4症狀」快送醫檢查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醫師列舉兒虐案件。(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醫師列舉兒虐案件。(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兒童來不及長大。惡保母劉彩萱、劉若琳姐妹2023年底虐死1歲男童「剴剴」,引發撻伐。未料,檢警擴大清查後,發現她們另外還對5個月、1歲大的2名男童施暴。兒科醫提醒,當發現小朋友有瘀傷、熊貓眼、耳後瘀傷(血)甚至顱骨骨折等症狀,都是可能受虐警訊。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今(11)日舉辦「終止兒虐·守護系列記者會」,主題為「一時失控,造成孩子一輩子的傷痛」,聚焦於兒童受虐性腦傷議題。保護司長張秀鴛表示,根據衛福部2020至2024年數據,重大兒虐死亡及重傷共計134件,平均每年有26名兒少遭受照顧者不當對待,其中近5成案件有受虐性腦傷,且25%以上兒童因此喪命,就算存活,高達75%出現不可逆永久傷害;若以年齡來看,1歲以下73%,2歲以下占9成。

她說,在兒少保護調查實務現場,家長對於兒童發生受虐性腦傷,第一時間多半否認有虐待行為,並常以意外跌落當藉口,會推托稱「小孩睡覺自己從床上掉下來」、「練習走路跌倒」等,怎麼可能這麼嚴重;但根據調查顯示,8成為人為因素。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重症加護科主治醫師李恩沛簡報表示,受虐性腦傷過去俗稱為「嬰兒搖晃症候群」,研究發現,受虐性腦傷其實是故意施虐導致的頭部損傷,所以美國相關醫學會在2009年將其正名,用意為強調「這是一個施虐的事實」。家長對於兒童發生受虐性腦傷,常以意外跌落當藉口,但他強調,兒童自150公分以下的高度跌落,造成嚴重顱內受傷的機會極微。

李恩沛說,受虐性腦傷典型傷勢包括硬腦膜下出血、眼底出血、頸椎受傷、肋骨骨折等,證據越多就更能證明是受虐,而非居家意外導致。他也分享一名4個月大女嬰,父親自說小朋友從床上跌落後就開始抽搐,但腦部電腦斷層看到大腦出血、腫脹,並雙側眼底多重出血,預後很差,追蹤發現其中一側大腦已完全萎縮,目前是植物人狀態。後來父親承認是施虐導致,目前安置在呼吸照護中心。

李恩沛(左二)說,兒童出現瘀傷,合併活力比較差、嗜睡、嘔吐等,家屬應高度警覺並送醫檢查評估。(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李恩沛(左二)說,兒童出現瘀傷,合併活力比較差、嗜睡、嘔吐等,家屬應高度警覺並送醫檢查評估。(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記者詢問近期出現托育保母虐嬰案,如果家長接回小朋友時看到瘀傷外,還要留意哪些症狀可能是受到不當對待?李恩沛說,初步可觀察有無瘀傷,受虐童出現瘀傷的機率很高,約佔5、6成,如果從保母家回來發現小朋友有瘀傷,合併活力比較差、嗜睡、嘔吐等,家屬應高度警覺可能要送醫做進一步檢查評估。

#惡保母姊妹虐死1歲剴剴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衝二階!《罷免太縱酒》之夜 ‧ 年輕人站出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