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蔣季容/台北報導

▲川普祭出關稅重拳,引發全球動盪。(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重拳,引發全球政經局勢震盪,其中台灣遭課32%高稅率,超乎預期,甚至高於日韓,川普更稱很快會對進口半導體和藥品加徵關稅。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示警,若台灣繼續仰賴原廠藥,也沒有提早增加備藥量,之後很可能會出現「缺藥潮」。
川普3日在空軍一號上表示,很快就會對進口半導體、藥品開徵關稅,並且「將會以前所未見的程度開徵」。而台灣因為有健保,在國際上藥品進口價格偏低。經濟部統計部顯示,2023年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業產值再創佳績,依我國海關出口金額及國家觀察,近年出口金額逐年成長,112年出口值達18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年增16.3%;其中以美國為我國出口的最大市場,112年占比39.8%,較上年增加11.9個百分點。
台灣恐面臨缺藥潮?「3類藥物」首當其衝
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若未來國際藥品供應鏈被課稅,全球藥價上升,藥廠在台灣的利潤過低,台灣就會買不到藥,面臨缺藥潮。黃金舜透露,藥廠會尋找利潤好的國家先賣,台灣因為市場小、利潤低,第一個就會被剔除,因此產生缺藥的問題。首當其衝就是癌症、免疫系統藥物,還有一些抗生素。
黃金舜進一步提到,以藥品分類來看,出口至美國的原料藥主要集中在6大類,包括維生素D衍生物等維生素類與荷爾蒙相關製劑、胃腸道藥物與抗炎藥、呼吸系統用藥、少量心血管用藥、皮膚病用藥,以及供應美國市場的高品質學名藥原料成分(Generic APIs)。
黃金舜呼籲,現在應未雨綢繆,積極做兩件事,一是大力提升學名藥使用率,改變民眾對學名藥的刻板印象;二是針對高價原廠藥及早建立安全庫存,為可能來臨的藥品荒預做準備。

▲黃金舜呼籲,現在應未雨綢繆,積極做兩件事。(圖/資料照)
美國人愛買成藥 醫曝1生路「成功的還不少」
此外,醫師姜冠宇透露,台灣其實是很多隱形冠軍的產地,包含某些台廠學名藥,這些指的是品質更好、所需成本高的品項,不會出現在台灣市場的,台灣人「健保下用不到」。姜冠宇表示,台灣雖然有健保制價,導致外廠藥物出走,包含新創追求品質台廠也無法生存。但是台灣的生產成本總是低的,不能放棄。只要對象是外國市場,瞄準低關稅或零關稅就沒問題。
姜冠宇指出,美國人還特愛買成藥,可以透過電視廣告接觸醫療產品。大量底層生意都在藥局而不是在醫院,台灣的生技新創其實很多都在這裡有切入點,這就是醫療新創朋友在全球化之下謀求到的生路,成功的其實是有的,還不少。不過川普既然即將對藥品課關稅,我們就靜靜來看看這會怎麼影響台灣生技了。姜冠宇也說,「藥品一旦課下去,以後美國人吃藥是真的貴了,我倒想看看美國醫保制度與藥市經濟會如何受影響?」

▲姜冠宇提到,美國人愛買成藥,大量底層生意都在藥局,台灣生技新創很多都在這裡有切入點。(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保健品」關稅過高 立委批:引爆對等關稅元凶
然而,有製藥業者表示,美國進口藥品主要來自印度及中國,國內出口到美國的藥品僅占整體10%,認為美國提高關稅對台灣影響應該不大。不過目前政策仍未明確,需進一步觀察,他較擔憂關稅對國內保健品製造業會帶來更大衝擊。
台灣保健品進口關稅達30%,遠高於韓國4%、日本6%與中國的8.6%。立委王世堅日前提到,台灣進口車和保健食品關稅過高,引來美國對台課徵32%的對等關稅,是引爆對等關稅的「元凶」。事實上,保健食品進口關稅過高,前陣子也曾掀起討論,考慮是否要分5年調降到20%。對此,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經濟部已建議,在完整配套下,5年內稅率降至20%。
衛福部:盤點必要藥品供應鏈 將再擬檢討政策
對於藥師公會示警川普關稅風暴可能的缺藥潮,與醫師提及可能影響台灣生技面等呼籲,衛福部次長林靜儀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回應,台灣出口到美國的藥品較少,評估對台灣無直接衝擊,反而比較有利,但在營養保健品部份可能須進行談判,也必須加速藥品收載,以降低非關稅的貿易障礙。
她說,在新冠疫情後,全球藥品供應都面臨挑戰。台灣藥品原料很大部分來自中國,不利於我國藥品供應穩定及韌性,去年就已經盤點必要藥品供應鏈穩定性,建立多元且能夠盡量自主之供應鏈。
另,在貿易談判的部分,林靜儀指出在川普總統宣布前經貿辦公室就已經有盤點,未來衛福部也會配合政府的談判討論時程,提供意見和檢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