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屁股!「1部位」太胖很害命 醫:增糖尿病、癌症風險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有些人外表看起來瘦,體內卻囤積大量內臟脂肪,因此又被稱為「瘦胖子」。(圖/pixabay)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別以為外表看起來瘦,就沒有血糖、膽固醇問題,內臟可能囤積大量脂肪,影響身體健康。基因醫師張家銘提到,有些人身材標準,腹部卻明顯凸出,摸起來硬硬的,並不是變胖,而是內臟脂肪過多,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心血管疾病風險飆升、脂肪肝、慢性發炎等。

張家銘在 臉書粉專表示,「瘦胖子」指的是外表看起來瘦,體內卻囤積大量內臟脂肪,這類人身材標準,肚子卻鼓鼓的,摸起來不鬆軟而是硬的,內臟周圍藏了隱形脂肪,包圍肝臟、腸道、胰臟、心臟,內臟脂肪會不斷釋放發炎物質,影響全身代謝。

張家銘指出,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不同,其藏在肚子深處,緊包著內臟,呈現黃褐色,還帶有發炎細胞,並不是單純的儲存脂肪,而是「發炎製造者」,最常堆積在大網膜(包覆腸道的膜狀組織)、腸繫膜(固定腸道的組織)、肝臟周圍及心包膜。

張家銘進一步說,許多瘦胖子認為,自己不胖就沒健康問題,反而使內臟脂肪越積越多,進而影響健康,增加糖尿病風險、心血管疾病風險飆升、脂肪肝或慢性發炎,使身體加速老化,內臟脂肪讓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降低免疫力,讓人變得容易疲勞、生病,甚至增加癌症風險。

更多新聞: 空腹吞B群=白吃?難提神!營養師揭「最佳服用時間」

更多新聞: 30%台男是快槍俠!年輕人比例高 醫揭「做1事」增持久力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zR8JEiUMnE&t=422s

▼「隨時隨地」都能做!簡文仁曝「1動作」超簡單:防百病!鬆肌活血、燃燒脂肪=全身按摩!醫大讚「正確扭腰」:按摩內臟+梳理肝氣!(影片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內臟脂肪 張家銘 慢性發炎 祝你健康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