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侯建州、王群賀/綜合報導
在這場川普的關稅大刀下,有一個產業暫時被倖免躲過,那就是半導體,而主角正是台積電,在川普口中,它是「令人驚嘆的世界級企業」,但轉過頭他卻對台灣重砍32%關稅。這場又捧又打的局,到底是合作?還是布局?2020年5月,從亞利桑那設廠120億到喊出2000億美元大投資,台積電的每一步像是在國際棋盤上被推著走,現在甚至傳出,可能還得「吃下」英特爾,救自己的對手?接下來,帶您走進矽盾之下,來看看半導體豁免下的川普盤算。

美國總統川普:「我親愛的美國同胞,這是等待已久的解放日。」
台灣時間4月3日早上5點,清明連假第一天,正當我們為過去追思,地球的另一端,美國卻對未來宣戰。
美國總統川普:「台灣,他們製造晶片,他們把我們所有的電腦晶片和半導體全都拿走了。我們曾經是王者,對吧?曾經全都在我們手上,但現在我們幾乎什麼都沒有了。但他們對我們課了64%的關稅,所以我們對他們加徵32%。」

一塊極為陽春的紙板,外加語氣輕描淡寫,但台灣收到的卻是一顆經濟核彈,加台灣32%關稅,這不是開玩笑,這一刀砍向我們超過一半的出口命脈。經濟學者預估,台灣GDP甚至可能下修3.8%,但這份關稅清單上有一個明顯的例外,是誰?川普自己點了名。
美國總統川普:「(台積電)是家令人驚嘆的公司,董事長是魏哲家,它是世界上偉大的公司之一,事實上他們(台積電)來自台灣,更打算在美國建造,或許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廠。」

這話聽來像誇獎,但背後全是現實,因為除了半導體,其他出口產業從代工廠、零件供應商再到消費型電子全部中槍,而半導體「暫時」從川普的關稅大刀死裡逃生,不砍你,不是喜歡你,而是需要你。
時任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2024.9.11):「首先中國的晶片是跟台灣買的,我們幾乎沒在做晶片了,這都是因為他們的哲學和政策。」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 (3.17):「如果中國在短期內入侵台灣,世界將無法獲得先進的AI晶片,目前100%的先進晶片都在台灣製造。」
攤開數據,2024年台灣對美國出口晶片規模高達300億美元,支撐著AI、國防、雲端與消費電子等核心領域,而美國本土晶片自給率僅約12%。對台灣的技術依賴依舊是赤裸裸的「命門」,但諷刺的是,矽盾,擋得住晶片卻擋不住政治 。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我們非常高興地宣布,台積電將在現有650億美元投資的基礎上額外再投入1000億美元,使我們在亞利桑那州的總投資額,達到1650億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世界最大的晶片公司來美國投資2000億美元,你知道的,你也看到了。」

事實上,打從2020年5月,台積電首次宣布赴美設廠,在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開始,到2022年12月增加到400億美元之後,2025年3月魏哲家白宮行,總投資金額達到1650億美元,沒想到還被川普加碼到2000億美元,甚至外媒報導,台積電還有可能被迫吃下英特爾,合資經營晶圓代工。根據協議內容,台積電將持有新公司20%的股份,如果這項合資案若屬實,對台積電來說恐怕是無法承受之重,因為這不只是跨國合作,更是扶植一個原本的直接對手。

財經專家黃世聰:「我覺得對台積電的衝擊在於說,因為它的下游都被課稅了,譬如說,蘋果的手機被課稅,然後AI產品被課稅,對它一定會有業績的影響。川普他其實有講到,你可以注意到他這次豁免的,美國目前需要,但是美國沒辦法生產的,那我覺得其實半導體某些程度來說是如此。」
分析師李永年:「我覺得,他(川普)一定會想要更多,因為他是做生意人,生意人一定是得寸進尺。」
分析師謝晨彥:「(台積電)未來應該要去思考的是,如何透過在地生產,像在日本,他也有廠,在美國也有廠,在德國也有廠的情況下,是不是就能解決關稅的問題。」
台灣目前GDP有近15%來自半導體產業,而其中最大單位就是台積電,高度依賴一家公司,一條供應鏈,我們還能在這張牌上壓多久?

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4月2日,將會永遠被記住,因為這是美國工業重生的日子,是美國命運重新奪回的日子,是我們再次開始讓美國富裕起來的日子。」
矽盾,不是護身符,而是一個倒數計時的機會,當美國自建產能完成,當矽盾不再「無可取代」,想要真正安全,靠的不是豁免,而是我們自己得要創造新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