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泌尿醫提醒若男寶寶1歲時睪丸未下降到正確位置,建議手術。(圖/翻攝自 Pixabay)
家長在幫男寶寶洗澡、換衣服時,會檢查兩邊睪丸沒有落入陰囊之中,如果沒有摸到,是否就是「隱睪症」?別慌!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分享「睪丸消失的3種可能」,並提醒若睪丸功能不健全,恐影響孩子往後的生育能力。
伸縮性睪丸:高銘鴻解釋這種情形通常不是真的隱睪症,是由於睪丸上方,肌肉在興奮或運動時的反射會加強,導致睪丸不自覺地「上升」到陰囊的上方。這是正常的現象,通常不會需要額外的治療。
不完全下降的睪丸:指睪丸在由後腹腔下降至陰囊的過程中,未能完全到達陰囊,可能停留在腹腔內、腹股溝或陰囊上方的任何部位,大多隱睪症兒童是屬於此類,約占95%;高銘鴻說明,通常在1歲以前,睪丸也有可能會自動下降到陰囊內,如果在1歲時睪丸仍未下降,醫師可能會考慮進行手術治療,以確保睪丸正確位置,預防後續可能的問題。
睪丸未發育:發生機會較低,只占3.3%的比例。先天睪丸就沒有發育、或者發育不完全,在陰囊或其他部位都沒有睪丸的蹤跡。
高銘鴻提醒,如果不積極處理隱睪症,在睪丸功能不健全的狀況下,可能會導致不孕或者睪丸扭結等傷害,對孩子長大後的生育能力將造成影響,如果家長摸不到男寶寶的睪丸,都可到泌尿科或兒科診所詢問、診治。
本文獲《泌尿科 高銘鴻醫師 》授權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