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記者鍾志鵬/台北報導

▲益生菌之父潘子明曝最新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種病有「正面作用」。(圖/翻攝自潘子明教授YT影片)
2021年臺灣各種原料生產保健食品中,以乳酸菌為原料者占第一位,年產值高達新台幣61億,預估全球2026年益生菌市場更將高達783億美元。台灣益生菌之父潘子明出新書《潘子明益生菌健康研究室》曝光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種國人常見的病有「正面作用」,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時提醒民眾,選擇益生菌要注意「屬名」、「種名」跟「菌株編號」,才可以有效「對症下菌」。

▲ 益生菌之父潘子明曝最新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種病有「正面作用」。(圖/翻攝自潘子明教授YT影片)
益生菌真的立大功 科學實證:對於8大病症有保健功效
潘子明教授教授指出,人體的腸道中含有50兆的微生物,總重量有1.5公斤,比人體細胞的30兆還要多!腸道中的微生物統稱為「微生物菌群」,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對健康的影響非常廣泛,包括…
1.發炎性的腸道疾病。
2.代謝性疾病。
3.心血管疾病。
4.神經相關疾病。
5.免疫疾病。
6.甚至是憂鬱、焦慮等精神相關疾病。
隨著「腦腸軸理論」提出後,其他器官與腸道的關聯學說也不斷被提出,如腸皮軸學說、腸骨軸學說、腸肺軸學說與腸腎軸學說等。這些研究,讓人們更了解腸道與各器官之間如何聯繫調控,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在「胞外泌體」可以扮演體內訊息傳遞的快遞者之研究成果發表後,更使腸道微生物與各器官保健功效之發揮間之關係,豁然開朗。

▲ 益生菌之父潘子明曝最新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種病有「正面作用」。(圖/翻攝自潘子明教授YT影片)

▲益生菌之父潘子明曝最新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種病有「正面作用」。 (圖/翻攝自潘子明教授YT影片)
潘子明教授曝光益生菌對健康的「正面作用」
1.腸道健康:改善腸道菌相、便秘、腹瀉型腸炎與預防胃黏膜損傷。
2.免疫調節:提升免疫力、緩和過敏反應、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3.代謝調節:調降血脂、血糖、血壓及體重控制。
4.減緩神經精神退化:改善中風與失智等身心記憶衰退。
5.預防蛀牙:減少致齲菌在口腔內黏附量與生長。
6.牙周病保健:減少致牙周病細菌菌數、改善齒槽骨流失與牙周發炎等。
7.緩解骨質疏鬆症:對停經後雌激素缺乏造成骨鬆有明顯緩解與預防效果。
8.緩解結腸直腸癌化療副作用:抑制癌細胞生長、改善厭食與嘔吐虛弱等。

▲ 益生菌之父潘子明曝最新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種病有「正面作用」。(圖/原水出版提供)

▲益生菌之父潘子明曝最新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種病有「正面作用」。 (圖/原水出版提供)
如何挑選對的益生菌 依屬名、種名、菌株編號「對症下菌」
潘子明教授進一步解釋,並不是所有益生菌的作用都一樣,民眾可以依據需求選擇適當的菌種及菌株,來達到保健功效。但民眾選擇益生菌產品時,要知道活菌數越多,其益生效果不一定越好,重點是菌株特性。
而且益生菌並不是萬靈丹,並不能包治百病,目前大多數科學家認同,益生菌能夠調節腸道菌群,促進營養物質在腸道內的消化、吸收和代謝,有益人體健康。
潘子明教授提醒,常吃益生菌並不會產生依賴性。平常更保持多運動、少油、少鹽、少糖之外,這樣吃益生菌才能更發揮作用。
1.益生菌要長期吃才能真正有益腸道健康。
2.益生菌怕熱,不要搭配熱開水、熱牛奶、配溫開水最好。
3.空腹吃益生菌最能發揮功效。
4.購買益生菌粉或發酵乳,低溫保存效果要比室溫好,如有衛福部健康食品標章認證的產品也比較好。

▲益生菌之父潘子明曝最新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種病有「正面作用」。 (圖/原水出版提供)

▲ 益生菌之父潘子明曝最新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種病有「正面作用」。(圖/原水出版提供)

▲益生菌之父潘子明曝最新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種病有「正面作用」。 (圖/原水出版提供)

▲ 益生菌之父潘子明曝最新科學實證,益生菌對8種病有「正面作用」。(圖/原水出版提供)
本文撰寫與摘自原水出版之《潘子明益生菌健康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