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魏君程報導

▲謝文斌表示,大腸癌通常由息肉演變而來,若未及時發現,可能逐漸惡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大腸癌跟大腸息肉可能有所關聯,醫師謝文斌在臉書粉專「謝文斌醫師 肝膽腸胃專門」發布貼文,分享一名44歲的男性病患在3、4年前曾切除大腸息肉,但沒有定期追蹤,回來檢查發現已經罹患大腸癌。
醫師謝文斌在臉書粉專「謝文斌醫師 肝膽腸胃專門」發布貼文,表示這個月有一名44歲病患,在3、4年前曾經切除大腸息肉,但是沒有定期追蹤,「這次回來檢查發現2公分息肉,切除後確診為大腸癌」。
謝文斌接著說,大腸癌通常由息肉演變而來,若未及時發現,可能逐漸惡化,因此定期篩檢與追蹤至關重要。「當息肉切除後,若病理報告顯示癌變,醫師會安排進一步檢查,如影像學檢查(CT、MRI)、腫瘤標記(CEA)等,以判斷癌症分期並決定治療方針」。
謝文斌指出,若癌細胞僅侷限於黏膜層,可能無需額外治療;但若侵犯腸壁或淋巴結,則可能需進一步手術或化療。謝文斌提醒,5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者應定期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降低大腸癌風險。若曾切除息肉,務必遵醫囑定期追蹤,以確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