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國高中生上課時間究竟要幾點,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近期「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萬人連署提案提案將國中、高中學生上課時間改為9點30分到下午5點,教育部也舉辦首場公聽會開放討論,不過有趣的是參與學生意見很兩極。

▲教育部今日首度召開線上公聽會討論學生上課時間。 (圖/資料照)
有不少學生主張支持延後上課時間,還舉例青少年分泌褪黑激素的時間比較晚,本來就會導致晚上睡覺時間比較晚,但校方要求7點半要到校,這樣會影響青少年的生理機制,建議要取消早自習。
學生也表示,早自修幾乎都在考試,而且如果遲到、缺席3~5次,還會被校方記警告,根本也沒有讓學生自由運用。
不過有學生指出,大部分學生晚睡的原因是自己在玩手機、打遊戲,甚至在一天的課業結束後,晚上會有「報復性熬夜」的狀況,才會導致早上起不來,所以是個人時間掌控的問題,也有學生認為延後上課到9:30會跟上班族通勤時間衝突,認為沒有必要延後上學時間。
國教署科長洪甄徽表示,第一課之前都不是學習節數,像是早自修跟朝會,且每週不可以超過2天做為學校運用,而是要自主規劃運用則由學生決定是否參加,如果學生沒有參加朝會、早自修等,就不得列入出缺席紀錄。而第二場線上公聽會將在8/24日下午2點半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