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蒲世芸/綜合報導
緬甸3月28日發生芮氏規模8.2強震,造成嚴重災情,緬甸死亡人數直逼3000人,隨著時間消逝,受困居民的倖存機率越來越低,讓原本有「黃金之城」稱號的曼德勒(瓦城)瀰漫濃厚死亡氣息,四處可見焦急與傷心欲絕的民眾。一處遭震垮的幼稚園在救援隊開挖時,喪失寶貝兒女的父母們哭斷腸。路透報導,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於1日表示,災區缺乏乾淨水源與藥品,許多受災居民只能露宿。OCHA也呼籲各界要加快援助速度,若未搶在雨季來臨前救災完畢,災情恐會惡化。

▲藝人楊紫瓊在社群上發出緬甸強震慘狀,祈禱災區能盡快復原以及更多人能獲救。(圖/翻攝自楊紫瓊IG)
目前地震已導致超過2700人死亡、4500人受傷。緬甸軍政府領袖敏昂萊(Min Aung Hlaing)1日在電視演說中表示,死亡人數可能超過3000人;然而,據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在上週五(3/28)提到,根據震央位置與地震規模,「死亡人數超過1萬名的可能性很高」。
曼德勒「黃金之城」變死亡之都
BBC指出,曼德勒(也是華人熟知的瓦城)曾是緬甸的「黃金之城」,擁有無數金碧輝煌的佛塔,如今卻瀰漫著死亡的氣息。當地居民J透露,遺體堆積如山,許多罹難者的遺體必須「一批批火化」,她的姑姑在地震中罹難,但直到3月30日才從瓦礫堆中找到遺體。
救援行動因道路、橋樑受損而進展緩慢。聯合國難民署(UNHCR)指出,原本8小時的仰光到曼德勒路程,如今需要13小時才能抵達。曼德勒的醫院人滿為患,醫療物資嚴重短缺,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災區的自來水和燃料供應告急,霍亂等疾病恐快速蔓延。
強震奪走幼童生命 家長痛哭呼喚孩子名字
而災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距離曼德勒約40公里的皎施(Kyaukse)鎮,一所幼兒園在強震中倒塌,奪走多名孩子的生命。
現場滿目瘡痍,約15名兒童書包散落在瓦礫堆中,粉色、藍色和橘色的書包破損,裡頭的課本散落一地。蜘蛛人玩具、字母卡片混雜在斷裂的桌椅、溜滑梯和教室門窗之間,這所原本充滿歡笑的幼兒園,如今只剩斷壁殘垣與遺體。
「我們正準備為她舉行葬禮……」71歲的居民覺年(Kywe Nyein)哭著說。他的5歲孫女德特特桑(Thet Hter San)在地震發生時正在幼兒園上課,母親聽見劇烈搖晃後立刻衝向學校,卻發現整棟建築已經夷為平地,女兒被壓在瓦礫下,3個小時後才找到遺體,「至少,我們找到了她完整的身體……」覺年含淚說。
當地居民表示,當時約有70名年齡介於2歲至7歲的孩童正在上課,然而現在只剩下倒塌的磚牆、鋼筋和水泥塊。校方稱有12名孩童及1名老師罹難,但當地人認為實際死亡人數恐怕遠超過40人,因為當時約有40名學生位於完全坍塌的樓層內。
居民和家長們陷入悲痛之中,整座小鎮的人們都投入救援工作,許多遺體在地震當天被挖出。他們形容,那一夜,許多母親不斷哭泣,徹夜呼喊著自己孩子的名字。
軍政府封鎖資訊 救援工作受內戰影響
這場強震也導致緬甸多條道路毀損、橋樑受損,並摧毀了許多建築物。緬甸人口約5500萬,地理位置位於地震活躍帶。這場地震的震央位於緬甸北部的實皆(Sagaing),距離曼德勒僅16公里,實皆地區與周邊的馬圭(Magway)、勃固(Bago)、撣邦(Shan)及首都奈比都(Nay Pyi Taw)均受重創。
然而,由於軍政府封鎖資訊,外界難以掌握確切災情。
自2021年軍方發動政變後,緬甸陷入內戰,致使救援物資難以送達;此外,軍政府要求人道組織提交志工名單及物資清單,進一步拖慢救援進度。國際組織如人權觀察(HRW)和國際特赦組織(AI)均呼籲軍政府立即允許人道援助進入災區。
聯合國緬甸特使畢夏普(Julie Bishop)呼籲各方立即停火,允許人道援助進入,並確保救援人員的安全。「在受災地區持續進行軍事行動,將導致更多生命的損失」她在聲明中表示。

▲緬甸發生強震,劇烈搖晃迫使人們逃到路上,擔心再次發生餘震。(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緬甸流亡者的愧疚與無助
緬甸內戰早在這場地震發生前就已導致超過300萬人流離失所。一名35歲的緬甸反軍政府抵抗運動支持者科奈,去年為了逃離軍政府的迫害,輾轉來到泰國,如今在距離家鄉數百公里外的他,內心充滿愧疚與無助感:「我對於離開家鄉沒有遺憾,因為我必須這麼做。但當我們的人民最需要幫助時,我卻無能為力,這讓我感到痛苦。」這場天災不僅摧毀了家鄉,也奪走了他最敬愛的叔公。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
科奈最後一次見到叔公是在去年七月,當時他即將踏上逃亡之路,唯一僅向叔公坦白了自己的計畫。「我告訴他我要去泰國,他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並祝我平安健康。」然而,這位年過六旬的叔公,卻在這場奪走數千條人命的地震中,不幸被壓死在寺廟的瓦礫堆下。
在通訊受阻的情況下,他直到隔天才收到家人的消息,雖然大多數親人都平安,但叔公卻未能倖免。震前一週,軍政府才剛轟炸敏貢,許多居民逃往其他地區避難,而叔公選擇留在村裡的寺廟,認為佛教場所能提供庇護。然而,地震讓寺廟瞬間坍塌,他的遺體幾天後才被發現。
軍政府壓迫與流亡者的無助
軍事政變以來,緬甸局勢持續動盪,反抗軍政府的人民遭到迫害,科奈便是其中之一,他因參與和平抗議遭通緝,不得不與妻兒冒險逃往泰國。如今,他雖然已經在泰國站穩腳步,卻依然無法擺脫對家鄉的擔憂與無力感。「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不能沉浸在絕望之中。我們還活著,就應該做點什麼,想辦法重建家園」,科奈說道。
然而,軍政府的統治仍在持續,即便地震帶來巨大災難,軍方依然對反抗勢力據點發動攻擊,讓原本就困苦的人民雪上加霜。
地震影響範圍廣 逾百萬人無家可歸
而這一次的強震也波及至泰國與中國西南部,泰國至少有21人罹難,曼谷一棟未完工的高樓也因強震倒塌。緬甸軍政府表示,已有1591棟建築倒塌,救援人員仍在徒手搜尋生還者。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估計,最終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萬人,經濟損失恐超過緬甸一整年的經濟產值。面對如此嚴峻的災情,聯合國難民署、紅十字會及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紛紛呼籲國際社會伸出援手,提供緊急資金與物資援助。
內戰持續 軍政府仍未停火
在地震發生後,反對派「全國團結政府」(NUG)宣布在災區暫停攻擊性軍事行動兩週,以利救災;然而,軍政府並未做出相應回應,甚至仍持續對實皆地區發動攻擊。聯合國譴責軍方的行為「完全無法接受」,強調在天災後持續進行戰爭將使人道危機更加惡化。
目前,中國、俄羅斯、印度、泰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國已派遣救援隊或提供援助,但因基礎建設毀損嚴重,救援物資運輸困難。聯合國表示,當前最迫切的需求是提供避難所、飲用水、食品與醫療用品,並呼籲軍政府全面開放救援通道,讓更多國際資源能夠投入救災。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也呼籲,5、6月緬甸將迎來雨季,若未加緊腳步救災,到時暴雨成災恐怕會讓地震災情更進一步惡化。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