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黃柏元報導
不管是翻開農民曆,或是在擇日學裡面,都可以看到有個日子叫「諸事不宜」,民眾往往看到這註解,直覺都是個壞日子,不想去面對,但民俗專家柯柏成說,「諸事不宜」又稱楊公忌日,一年之中有13個忌日,但有好日子,就會有壞日子,民眾不要過度擔心。
「諸事不宜」這天為什麼會被稱為楊公忌日,或是楊公十三忌呢?民俗專家柯柏成說,相傳是唐代明相師楊筠松,也是古代四大相師之一,曾經在13次有驚無險地被害,他把這日子整理一下,居然都是每年最凶險的日子。

▲黃曆中的諸事不宜,相傳是楊公忌日,一年有13天。(圖/示意圖)
另外,也有一種版本跟楊家將有關,傳說楊老令公對遼作戰,戰無不勝,偏偏每次遇到這十三個日子就每戰必敗。而這十三個「忌日」分別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今年農曆四月初七陽曆4月29日,就是這樣一個日子。
因為版本太多可能也記不完,傳說如果小孩在這種日子出生,算是一生波折不少, 建議要配戴玳瑁這種寶石,讓一生平安順遂。但每天的這幾天,都不應該去走親訪友、喝酒休閒,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病人,這樣對你生病的朋友親戚也是非常不好的。

▲黃曆中的諸事不宜,專家說,這一天忌喝酒、探病,適合低調小心度過。(圖/示意圖)
這種日子一年有13天,算起來每個月都會遇到個一兩次,擇日上本來就有好有壞,但是大家總是不願去面的壞的日子,民俗專家說,其實「諸事不宜」也不是要大家躲在家裡睡覺,而是在擇日跳過這一天。不是說當天什麼事都不能做,而是既定的行程要更加小心注意細節,盡量低調平安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