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智雄、李孟珊/台北報導
近幾年金融科技崛起,再加上銀行也賣起儲蓄險,雙重衝擊下讓外商壽險公司也被迫裁員瘦身,友邦人壽傳出將裁員旗下超過800名的業務員,震撼市場。不過這並非第一家撤除業務員的壽險公司,像是保誠人壽在2009年併給中壽,沒有業務通路;康健人壽也只透過電銷販售保單,在市場受衝擊且逐漸縮小的情況下,壽險公司縮減人力勢必是未來趨勢。

▲友邦壽險驚傳將大動作裁員。
貝克漢在影片中盡情奔跑、努力健身,這一切全是為了寶貝小孩。友邦人壽砸重本請來足球金童貝克漢當全球大使,不過回到台灣,市場卻是和天氣一樣冷,傳出友邦人壽將裁員800多名保險業務員。
「你光這3、4年還沒有AI、沒有機器人,銀行通路這塊其實就搶走我們不少業績,FinTech的衝擊我相信這是一定有的,這是一個未來趨勢。」當保險業務員資歷超過十年的書世寧,坦言工作前景大不如前。

▲面對金融科技崛起,壽險業也不得不面臨轉型問題。(圖/翻攝KPMG)
而面臨金融科技崛起,友邦人壽並非第一家撤除業務員的壽險公司,早在2009年中壽合併保誠人壽後,保誠人壽在台灣就沒有業務員;康健人壽也只透過電銷販售保單;保德信部分,今年以來業務員成長率來看下滑4.63%,而只有安聯成長21.2%。不只保險人壽公司縮減人力,不少外商銀行更是直接撤離台灣。

▲壽險業景氣不佳,不少外商壽險紛紛縮減規模、刪減人力。
財經專家孫慶龍:「銀行家數太多,導致彼此在利差的利潤上殺價競爭,所以外商撤出台灣,尤其是銀行這一塊,很大一個考量其實是在利差的部分,其實是非常微利。」不敵台灣市場小、競爭激烈,巴克萊和加拿大豐業銀行在2016年相繼出走;花旗銀、匯豐銀也裁撤旗下4家分行;渣打銀行更是在3年內收掉16間分行,看來台灣利差之小,讓外商壽險和外資銀行不只瘦身還放棄台灣市場。(整理:實習編輯陳冠勳)

▲外資銀行也因台灣競爭太高、利差微小之因,紛紛撤離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