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信欽、徐士庭/台北報導
每年處理高達27萬件遺失物的北捷遺失物中心,要搬家了!就因為遺失物實在太多,所以遺失物中心已不堪負荷,下周二將遷往在中山地下街新址,15坪大小的空間變成34坪,遺失物中居然連關公和觀世音的神像都有。

▲乘客遺留在車廂的物品越積越多。
木櫃、鐵櫃裝得滿滿滿,這可不是在賣東西,而是民眾在捷運的遺失物。
三立記者:「遺失物中心每年高達27萬件的東西要處理,什麼東西都想像得到,但沒想到神像也在其中。」

▲遺失物中竟然有神像。
連關公、觀世音都在清單裡,擺放半年多還沒有人認領,直接在遺失物中心坐鎮。15坪大小的空間,每個月就有增加兩萬多件,現在要搬新家,變成34坪,最多存放4萬件遺失物。


北捷行政處客服中心組長賴妙嫦:「遺失物新址的部分,倉儲大概可以放兩個月量(遺失物)左右,那民眾在一個月內的認領比率會比較高,那超過的部分我們會移到另外的倉儲。」
民眾遺失排行榜,就屬個人物品包括衣物、水壺等等佔據第一,容易忘記的雨傘排名第二,車票悠遊卡則是第三。民眾的貴重物品像是手機、現金或是首飾,都會放在金庫保存。

▲▼雨傘、悠遊卡都是乘客常弄丟的物品。

北捷行政處客服中心組長賴妙嫦:「原來的金庫大概有兩座,那目前我們配合搬移新址有新購了一座,所以以後大概會有三座金庫來存放民眾的貴重物品。」

就因為丟的多、拿的少,遺失物中心必須搬家,雖然空間更大,但也提醒民眾發現掉東西就要盡快取件,否則根據物品價值會被捐出去或是被拾獲人取件,但最重要的還是上下車記得再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