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桃園電子報
桃園市客家人口有90多萬人,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承擔了客家文化發展的使命,《桃園電子報》專訪了客家事務局長范姜泰基,他說明了客家局過去一年大力推動客語向下扎根,以及在客家文化活動上如何將觸角更向外推廣。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長范姜泰基。(圖/陳儒賢攝)
在客家文化保存上,范姜泰基表示,每個人對客家的理解和想參與的程度不一樣,這其中有一些是淺客家和非客家的人,有一批是深客家,所以在辦活動和分析時會分成兩塊。淺客家和非客家會透過一般節慶活動把這些人口吸引過來,如魯冰花季來參加的人不一定都是客家人,但他們參與這項活動可了解魯冰花在桃園龍潭是特殊的存在,因為龍潭一直都是茶葉重要的產區,鍾肇政寫了《魯冰花》,其後有了電影、有了音樂,讓魯冰花有更高的能見度,其中並配合一些小旅行的規劃,還有跟茶有關的體驗,如擂茶的手作、茶園的導覽等,讓來參加的民眾不僅只有賞花而已,藉由這活動可以浸淫在客家的文化中,這就是希望對淺客家和非客家的民眾來做的事情。

▲桃園魯冰花季,可了解魯冰花在桃園龍潭是特殊的存在。(圖/翻攝自桃園市客家事務局)
在深客家上的方式就不太一樣,范姜泰基表示,他們非常重視客家的傳統祭典、祭儀上,比如說,客家人非常注重聖蹟亭的祭儀,這是對讀書人所寫的紙張的重視,整個儀程上是非常客家的。還有歌唱,客家的老山歌和平版,桃園客家歌謠班很多,透過傳唱帶出客家文化的傳承。在手段上要讓歌謠班有很多的歌曲可以唱,過去遇到的問題是許多歌謠是有版權的,私下唱沒問題,但要在公開活動上唱就必須要授權,讓歌謠班的成果發表受限,因此去年客家局有個「發電機計畫」,和有客家歌曲版權的唱片公司簽約,拿到5年的版權,提供給所有的歌謠班、山歌班,讓大家盡情的唱,只要不是拿來營利就可以,解決了許多問題,今年將進一步擴大裡面歌曲的內容。

▲桃園桐花季,透過一般節慶活動把這些人口吸引過來。(圖/翻攝自桃園市客家事務局)
除此之外,范姜泰基表示,客家局過去的政策方法與幼兒園、小學有所接觸,但高中以上似乎比較少,所以該局去年在思考這問題時,編了一筆預算針對高中和大專院校,讓他們更接觸客家。今年要做的是與學校音樂性樂團合作,讓他們創作客家歌、唱客家歌,只要是好的,就安排他們到客家活動中表演;另外也輔導表演社團、表演科系,與客家局活動結合創作短劇本,如果可以還不錯,安排到小學、幼兒園去表演,這樣不僅輔導了高中以上社團,也可以讓學童了解傳統文化。

▲桃園市客家局支持客家音樂發展、輔導藝文團體在表演中融入客家文化。(圖/翻攝自桃園市客家事務局)
范姜泰基表示,現在的流行歌手對音樂很有想法,有些會融合過去傳統元素,以政策立場來說,是要輔導他們長大,客家局有一個很重要業務就是在輔導藝文團體,是有些經費補助的,而且不限於在桃園立案的團體,只要來桃園演出就可以提出申請。每年底客家局都會公告申請的原則,其中當然要與客家文化相關,有些團體沒接觸過客家文化,如果想藉這機會踏入客家文化領域,客家局都歡迎。過去大部分最簡單的都是用客家歌曲展現,但藝文演出不僅只有音樂而已,客家局還會檢視表演中所使用的客家元素有多少,透過這種方式輔導藝術團體,不僅他們受益,對於觀賞的民眾也是個接觸客家文化的機會。
客家局在和其他局處舉辦活動時也都會撥出經費參與如仙草花節、富岡鐵道節等。范姜泰基強調,客家人不是封閉圈起來社群,他是散佈在這社會裡,比如有AI哈客松競賽與青年事務局、智發會合作,年底的萬聖節,客家局也很積極參與,在其中融入客家元素。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有片】推動文化傳承 范姜泰基盼讓客家走進桃園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