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小孩咳不停當心RSV!兒醫示警:「3大場域」恐病毒溫床!最容易群聚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醫師示警,RSV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容易在月子中心、托嬰中心、幼兒園等密閉場所引發群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醫師示警,RSV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容易在月子中心、托嬰中心、幼兒園等密閉場所引發群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最近適逢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是孩童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期。許多家長發現孩子經常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醫師郭子敏提醒,除了常見的流感病毒外,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近年也成為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特別是對於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感染後病情可能迅速惡化,家長不可輕忽。

她說,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RSV感染全年皆有機會發生,並非僅限冬季。人類是RSV的唯一宿主,所有年齡層皆可能感染,但以年紀越小的嬰幼兒風險最高。RSV為單股RNA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例如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或接觸口鼻分泌物後經由眼口鼻進入體內。由於病毒可在物體表面存活一段時間,因此容易在月子中心、托嬰中心、幼兒園等密閉場所引發群聚感染。

郭子敏解釋,RSV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如流鼻水、咳嗽、輕微發燒等,通常1至2週可自行痊癒。但對於早產兒、免疫力低下或有慢性疾病的孩童而言,感染後恐引發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甚至需住院治療。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資料,RSV的主要感染對象為5歲以下幼童,尤以2歲以下孩童的住院率最高;而1歲以下嬰兒的呼吸道尚未發育完全,感染RSV後容易因分泌物阻塞細支氣管,進一步引發細支氣管炎、呼吸困難等危險症狀。

如何檢測?郭子敏說目前臨床上可透過鼻咽分泌物進行病毒培養或PCR檢測,以確認是否感染RSV。此外,也有快速抗原檢測(快篩)作為初步篩檢工具。只是RSV目前尚無針對性的抗病毒藥物,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若出現呼吸急促、喘鳴、食慾不振或活動力下降等警訊,應立即就醫,必要時需住院觀察與治療。

郭子敏提醒,預防RSV應從日常生活做起,民眾應養成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者,盡量減少出入人多、通風不良的密閉空間。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與適當社交距離,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目前已有健保給付單株抗體藥物可用於預防RSV造成的嚴重感染,家長可與小兒科醫師討論是否施打單株抗體,提高嬰幼兒對RSV的防護力。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衝二階!《罷免太縱酒》之夜 ‧ 年輕人站出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