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鄭羽芳/綜合報導
川普的關稅政策與外交立場不分敵友重擊全球。近期,川普釋出意願希望與習近平會面。中國方異常謹慎看待此事,中國官員和專家一致認為,想重建中美關係,兩國元首必須先行會晤。

▲共產黨官員在過去一周受訪時提到,他們對川普在關稅、格陵蘭、烏克蘭和其他問題上的行動感到震驚,也對川普在公開場合敵視烏克蘭總統等外國領導人的行為感到難以置信,因此他們將以謹慎態度安排此次晤談。(圖/翻攝自人民網)
川習何時會?共和黨議員訪中鋪路
本月,美國參議員戴恩斯(Steven David)以川普非正式代表身分訪問北京,他向紐約時報透露此行的目標,是為中美雙方兩國元首會議鋪路。在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後,戴恩斯受採訪時表示,他相信會議將在今年年底前舉行,但會議安排時程比許多美國國會官員預期的還要緩慢。
中共官員在過去一周受訪時提到,他們對川普在關稅、格陵蘭、烏克蘭和其他問題上的行動感到震驚,也對川普在公開場合敵視烏克蘭總統等外國領導人的行為感到難以置信,因此他們將以謹慎態度安排此次晤談。
雙方提前商定細節之前,中國官員不願安排會晤;川普政府則尚未具體說明什麼樣的協議可被接受。對此,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分析:「川普政府還沒有真正想清楚要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並達成協議。」
貿易戰升級 中國暫停農產進口反制
本週,川普新一輪關稅政策即將生效,美中之間的關係可能會進一步惡化。中國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26日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進行視訊通話,根據中方會後發表的聲明,何志平對川普迄今兩輪對中國商品加徵 10% 關稅的作為深感擔憂。
川普對他國進口產品祭出關稅制裁,開口閉口都是「美國優先」,但這把火卻燒到自己身上。為反制美國關稅政策,中國已對美國化石燃料和農產品進口徵收額外關稅;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牛肉進口國,每年購買價值約 10 億美元(約300億台幣)的美國牛肉,但在今年三月,中國幾乎停止了所有美國牛肉的進口。
全球盟友加速去美化 自建貿易與軍事新秩序
川普的所作所為不僅僅針對中國,也重擊昔日將美國視為夥伴的國際友人。川普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產品徵收關稅,無視他第一任期內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威脅要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的一個州,並派遣美國軍隊進入墨西哥追捕販毒集團,公然侵犯他國主權。川普將俄烏戰爭的起因歸咎於烏克蘭,也迫使歐洲友人思考:美國是民主的捍衛者,還是獨裁者的幫兇?

▲川普1月8日在社群網站上秀出新美國地圖,將加拿大併入美國版圖。(圖/翻攝自川普的Truth Social)
由於川普威脅盟國的經濟,甚至侵害他國主權,對許多曾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國家來說,美國已經不再值得信任。各國開闢自己的道路。經濟層面,歐盟與南美國家達成貿易協議,與印度、南非、韓國和墨西哥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區之一;巴西不僅增加與中國的商務往來,也將使用人民幣取代美元進行貿易。
軍事方面,美國的許多夥伴致力於和美國以外的國家簽署軍隊互惠准入協議,建立新的聯盟,盡可能地遏制中國;加拿大本月與澳洲達成一項價值 42 億美元(約1290億台幣)的協議,用於開發尖端雷達,並宣布正在就參與歐盟軍事建設進行談判;包括波蘭、韓國和澳洲在內的國家認真考慮使用核武,以確保國家安全。
與歐洲國家相比,「去美國化」對亞洲國家而言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亞洲沒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對美國的軍事依賴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等國的軍事發展。

▲美國前總統拜登曾稱美國對日本、菲律賓兩國的防衛承諾堅不可摧,川普上任之後,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國際政治與安全教授神保健(Ken Jimbo)表示像紐約時報表示,日本必須調整對美國的期望。(圖/翻攝自川普臉書)
今年 2 月,韓國外交部長趙兌烈(Cho Tae-yul)向國會表示,研發核武「不在考慮範圍內,但這不一定意味著絕對不可能」。據估計,韓國和日本都掌握了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研發核武的技術。美國不再可靠,亞洲國家正努力增強自身國防實力。
國際秩序重組 美國領導地位恐鬆動
新加坡外交部前常務次長考斯甘(Bilahari Kausikan)認為,川普擾動國際關係,將在卸任後促使「一個更加多元化的世界」形成,反過來說,美國對全球的主導地位將逐漸減弱。盟國對美國的不信任感正持續蔓延,若要與新舊盟友建立長期的信任,美國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和大量昂貴的努力。
如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政治學家拉爾森(Deborah Larson)提醒,信任很難建立,也很容易失去。當各國對美國的不信任日益增長,即便美國自我壯大,若不願與他國建立經貿與軍事的互助關係,再強大的國家恐怕也只能孤芳自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