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裝心臟支架仍出現「狹窄」 部桃醫曝主因

圖、文/桃園電子報

一名49歲男子去(2024)年因急性心肌梗塞接受心臟支架置放手術,本以為危機已過,近期卻因胸悶不適持續一至兩個月,再度至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心臟內科門診就醫。經心導管檢查後發現,原本放置的支架出現「支架內再狹窄」現象,導致血流再度受阻,需重新治療。

心臟支架置放手術是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重要方式,部分患者在手術後數月或數年內,可能因多種因素導致支架內再次狹窄。(圖/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提供)

▲心臟支架置放手術是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重要方式,部分患者在手術後數月或數年內,可能因多種因素導致支架內再次狹窄。(圖/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提供)

部桃指出,心臟支架置放手術是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的重要方式,可有效改善心肌供血、減少心絞痛與心肌梗塞的發生。但部分患者在手術後數月或數年內,可能因多種因素導致支架內再次狹窄,對治療成效產生影響。

部桃心臟內科醫師洪志偉表示,支架內再狹窄的主要原因包括血管內膜增生——手術後血管壁可能過度修復,造成內膜細胞增生,使血管重新變窄;動脈粥狀硬化進展——若血脂控制不佳,膽固醇斑塊可能持續堆積於支架內部;血栓形成——若病人未依醫囑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支架內易形成血栓,造成阻塞。

洪志偉提醒,預防再狹窄,最重要的就是規律服藥與生活習慣管理。患者應按時服用阿斯匹林及P2Y12受體拮抗劑等抗血小板藥物,切勿自行停藥。同時,使用statins類降血脂藥物,能穩定血管內斑塊、減少再狹窄機率。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是預防關鍵,這些慢性疾病都會加速血管硬化。

部桃心導管室護理師楊茹婷也補充,飲食調整與生活型態改變對於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她建議患者避免攝取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減少油炸食物、紅肉與加工食品,多攝取橄欖油、堅果與深海魚等優質脂肪來源。同時,增加高纖蔬果與全穀類,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與穩定血糖;減少高鈉與高糖飲食,可預防高血壓與糖尿病惡化。

此外,戒菸與規律運動也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策略。楊茹婷指出,吸菸會促進血管收縮與內膜增生,是支架再狹窄的高風險因子。建議患者依個人體能狀況進行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與心肺功能。

洪志偉強調,「心臟支架並非一勞永逸的解決方式,術後更需要用心經營健康。」透過規律服藥、健康飲食、控制慢性病與良好生活習慣的全方位照護,才能有效延長支架壽命,避免心血管疾病再次發作,讓患者穩定長久地維護心臟健康。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裝心臟支架仍出現「狹窄」 部桃醫曝主因

外稿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作者簡介
《桃園電子報》獨立媒體,綜合性新聞網,台灣優先民意至上、監督權力關懷弱勢;報導最多的地方新聞、即時追蹤全國重大新聞事件、時刻關心您在乎的事。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衝二階!《罷免太縱酒》之夜 ‧ 年輕人站出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