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釗榛/綜合報導

▲台灣駕駛輔助系統研發Level 3整合技術新突破。(圖/ARTC提供)
由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簡稱ARTC、車輛中心)串連產業界研發的「駕駛輔助Level 3整合技術」在感測、聯網、定位、決策及驗證取得五大創新突破。
車輛中心不僅將WinBus自駕技術研發成果成功技轉給國內廠商,協助建立創新技術,並促成1.6億的台美合作自駕投資案,與美國電動商用車廠OPTIMAL集團合資成立優車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同時也將帶領自駕小巴WinBus及智慧電動巴士的自駕生態供應鏈夥伴,共同拓展美國電動巴士及自駕車市場。
車輛中心與產業夥伴合作開發的第一台MIT自駕電動小型巴士WinBus,自2019年發表後,先後與彰化縣、桃園市及高雄市政府合作,提供觀光接駁及活動體驗服務,歷經了6,000多公里實際道路的運輸接駁與自駕運行能力驗證,在感測、定位、網聯、決策與測試驗證等五大技術取得創新突破。
1. 感知融合辨識技術:融入AI技術提供高精度辨識多元類別,從貓、狗小型動物、行人到大客車及聯結車都可成功感測與辨識。
2. 整合智慧路側號誌與通訊機制(ITS+CV2X):透過串聯彰化縣府ITS計畫,建置智慧路口C-V2X,取得17處紅綠燈號誌及方向燈指示訊息(SAEJ2375),補強紅綠燈影像辨識正確率。
3. 複合式定位與安全防護技術:開發結合圖資定位(SLAM)、衛星基站(RTK)及IMU複合式定位與電子圍籬安全防護機制,能夠在空曠(偏鄉)及結合工業區(多車、多人、多臨停)的密集建築區精準定位與安全防護,此項技術更榮獲2021年IEEE最佳研討會論文獎(IEEE BEST CONFERENCE PAPER AWARD)。
4. 優化自駕決策技術:整合車道跟隨系統(LFS)、車道維持系統(LKS)、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EB)、主動車距巡航控制技術(ACC)等決策技術,並透過WinBus在國內自駕運行實驗,開發適合國內路況之自駕決策,精進自駕技術。
5. 自駕車虛實模擬驗證技術:完備自駕路線模擬驗證場景,調查交通情況建構車流模型,建立自駕車輛與感測器模型,讓自駕車在上路前能經過完整模擬驗證。結合國際標準及國內交通特色,完成15類基本功能之58項測試情境修訂,融合低速自駕車標準ISO 22737及台灣道路常見特有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