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研究估2031仍生不如死…相差兩倍 未來15年恐「死無葬身之地」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內政部研究指出,台灣未來恐面臨殯葬設施嚴重不足的問題。(圖/資料照)

▲內政部研究指出,台灣未來恐面臨殯葬設施嚴重不足的問題。(圖/資料照)

據國發會最新估計,2031年死亡人數恐達22萬多人、出生人數則11萬多,「生不如死」狀況持續,且相差約2倍。而內政部的研究也指出,台灣不少縣市的殯葬設施面臨量能不足,或未來15年內將不足,面對日益增高的死亡率,部分死者恐怕會「死無葬身之地」無殯葬設施可用。

據內政部研究報告,不少縣市的殯葬設施已不敷使用,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副教授楊國柱為研究做出貢獻,他提到,台灣的殯葬系統正面臨挑戰,以台北為例,殯儀館現況雖然足夠,但預計未來15年內將不足;新北則是殯儀館空間已不足,未來火化設施也將不夠用。

報告指出,隨著高齡化人口逐年增加,死亡率也跟著攀升,國發會最新預計,2031年死亡人數恐達22萬多人,是出生人數11萬多人的兩倍,殯儀館與火化場出現「需大於供」的狀況,部分死者恐面臨「死無葬身之地」的問題,;而在吉時吉日安排喪禮的觀念,也會造成殯儀館等工作人員負擔沉重,設施、人員量能是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

針對量能,楊國柱也有提出一些改善方案,例如政府可鬆綁法規,讓部分私人會館合法化,緩解殯葬資源短缺;或是讓「生命園區」轉型為多功能使用,如結合運動場等休閒設施,讓其融入社區、生活化,以說服周遭居民;另外,也可推廣簡化喪禮流程。

不過,中華民國葬儀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徐朝輝則認為,有些方案恐怕不易處理「暫時無解」的殯葬設施問題,如政府提案新設殯葬設施,還是可能遭到強烈反對,部分政治人物為了選票,也不敢違抗民意,最終興建停擺。他認為目前比較可行的改善方案,是擴建既有殯葬設施,如火葬場改為立體多層建築。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