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孟哲、吳承斌/台北報導
政府打算發400億給月收入3萬以下民眾,但專家認為只看收入發錢,恐怕發給一堆有錢人,像網紅在修法後仍有課稅漏洞、收租金的房東、沒開發票的攤販,光看收入都是帳面上的窮人,實際所得卻高的嚇人,專家建議要跨部會比較資料,剔除有錢人,找出真正的弱勢族群。

▲網紅收入高。(圖/翻攝自網路)

網紅小玉:「小玉一到九月的收入,總共是342萬5800塊,我會不會被國稅局檢舉啊!」
網紅高調炫耀收入,結果被國稅局追繳所得稅,Youtuber網紅收入除非主動申報,否則不用課稅,帳面上還被政府歸類成低薪族群,實際上收入數十萬起跳,比上班族還要賺。
房東:「我出租的套房,就是在最裡面那一間。」

▲房東的收入,國稅局也有可能查不到。
在家等租金上門的包租公,要是房客不入籍、不報稅,國稅局也查不到收入。

▲路邊攤也不用開發票。
路邊人氣排隊攤販不用開發票,月入也很可觀,卻是政府稅收漏洞,政府這次想發400億補助月收3萬以下民眾,恐怕讓帳面上一窮二白的有錢人也拿到政府大紅包。
民眾:「最好就是說有條件性的(發放),福利上增加比較好」

民眾:「我覺得不太妥耶,因為有的人表面上好像沒有到三萬塊,但是可能實際上收入不止。」
就怕發錢發到有錢人反而讓納稅人氣炸,財稅專家建議不能只看所得收入來定義。
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你如果用所得稅申報資料,那絕對是錯誤的,你可能會,政府會把這個錢浪費在有錢人(身上),真正弱勢的資料,應該要請衛生福利部掌管社會福利,還有社會救助,還有內政部(協助)。」
專家認為砸錢補助弱勢,前提得設下多重排富條件、剔除隱性有錢人,不過怎麼篩選,又是一個頭兩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