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Z世代常被貼上「草莓族」、「玻璃心」標籤。(示意圖/資料照)
當「草莓族」、「玻璃心」成為社會對Z世代的標籤時,真正走進他們的世界,卻發現那是一個更加複雜且充滿渴望被理解的世代。4月29日於台北市青年局展演廳舉辦的「合作導向新職場論壇」,發表了我國第一份由Z世代共創、共編、共享的職場洞察報告,內容來自518份問卷與三個月的深度訪談,企圖打破世代對立的迷思,建立跨世代理解與合作的橋樑。這份報告顯示,Z世代不僅不認同所謂的「躺平文化」,更希望在職場中比起加薪與獎金,獲得心理安全感、即時回饋與尊重才是最為重要的。
根據報告數據,64.48%的Z世代認為主管即時的回饋與肯定,是激勵他們投入工作的最主要原因,遠高於僅4.44%認為「加薪與獎金」是動力來源。此外,52.32%的受訪者表示有競爭力的薪資固然重要,但他們更重視彈性工時、個人發展與工作生活平衡。這代表年輕一代在乎的不只是職場待遇,更重視工作的價值與與生活的整合。現就讀國立中山大學的Z世代代表胡憶雯指出:「彈性制度與清楚的任務安排,讓我們可以更好地在學業、生活與職涯之間取得平衡,不是怕累,是怕沒空間喘息。」相較於上一代重視穩定,Z世代展現出更彈性、多元與追求意義的就業觀。

▲不過數據顯示64.48%的Z世代認為主管即時的回饋與肯定,是激勵他們投入工作的最主要原因,遠高於僅4.44%認為「加薪與獎金」是動力來源。(示意圖/pixabay)
報告也揭露Z世代對於世界局勢與未來的不安。他們普遍對「國際政治動盪」、「通貨膨脹」與「極端氣候」等議題表達焦慮,並對於社會風險如心理健康惡化、勞動條件不佳等問題高度關切。來自台灣浪潮協會的理事長黃琢允指出,這一代青年雖然清楚全球挑戰的複雜性,卻常感無力回應「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批評,而是一起承擔的機會。」
論壇中也提出「合作導向職場架構(POW)」作為解方,強調透過雙向導師制、心理安全機制與共識營,打造一個鼓勵跨世代共創的職場環境,不僅讓年輕人被聽見,也讓企業看到他們的價值與潛力。

▲由致伸科技與SERT社企基金共同推動、安侯永續(KPMG)等單位執行,我國第一份與Z世代共創、共編、共享的洞察報告。(圖/致伸科技提供)
「我們渴望被理解,而非被定義。」元智大學學生練劼旻的一句話,點出了整場論壇的核心精神。KPMG安侯永續總經理黃正忠也呼籲,世代之間的對立是假議題,唯有建立合作與信任,才能讓企業與社會真正邁向永續發展。報告與論壇的共同結論是,與其爭論Z世代是不是草莓,不如正視他們對參與、彈性、回饋與意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