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謝文斌表示,減重有助於健康,但快速減重也可能增加膽結石的風險。(示意圖/Pixabay)
肥胖有害健康,減重有助健康,但快速減重可能有健康風險。醫師謝文斌表示,一名50歲脂肪肝患者,因體重超過100公斤,因此接受減重療程,短時間內瘦了20公斤,但回診時卻發現膽結石變大又變多。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肝膽胃腸科主任謝文斌,在其臉書表示,上述患者因體重破百,所以接受減重療程,短時間內瘦了20公斤。然而,在定期半年回診的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短短時間內因為快速減重而膽結石變多又變大。
「減重雖有助於健康,但快速減重也可能增加膽結石的風險。」他表示,主要原因包括膽汁中膽固醇濃度升高、膽囊排空次數減少與體重快速下降。
謝文斌說明,當人快速減重,會減少熱量攝取,每日攝取熱量過低(低於800大卡),此時脂肪會大量動員進入肝臟,使膽固醇分泌增加,導致膽汁過飽和、結晶沉積;同時,因進食量少,膽囊收縮減少,膽汁滯留,也促使結石形成。
他表示,研究顯示,約有10~25%的快速減重者在數週內形成無症狀性膽結石,其中約1~3%可能進一步出現腹痛或急性膽囊炎。
至於膽結石的治療方式,謝文斌表示,取決於患者是否有症狀。若無症狀,大多不需開刀,只要每6個月~1年做腹部超音波追蹤即可;若出現膽絞痛或併發症,則建議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
至於膽結石的預防,他表示,應避免高脂肪飲食、控制體重、適度運動,並避免快速減重。飲食中適量脂肪可促進膽囊收縮,有助於預防膽結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