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桃園報導

▲洪誌謙在19歲時遭好兄弟誤會開槍打傷,從此頸椎以下癱瘓。
坐在輪椅上洪誌謙,19歲時發生意外到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學習生活重建,聽到「意外」兩字,大家不免直接聯想填空車禍或從高處摔落等,但沒想到誌謙的答案竟是「槍傷」。他表示,年輕時愛玩誤入歧途,與友人產生誤會,對方直接朝自己開槍,導致這下場。整體聽下來可說是浪子回頭的故事,但代價卻是一輩子的頸椎以下癱瘓誌謙苦笑說,媽媽現在卻心安不少,覺得老天至少還她一個孩子,不必每天再提心吊膽他會不會出事了。
現年26歲的誌謙,熟練地操作電動輪椅到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受訪,談及自己怎麼會從一個本來應該有大好未來的年輕人,變成頸椎以下癱瘓的身障人士,他非常淡定地回答:「我就是以前愛玩,然後槍傷!朋友誤會我,一氣之下就是開槍,然後脖子頸椎就受傷了。」回憶當時,那時的誌謙才19歲,他獨自辦完父親的後事就去找當年認定的好兄弟,沒想到人生的悲劇就發生了。

▼▲誌謙說,受傷前的自己非常愛玩,常常不在家,出事後雖埋怨過「為什麼要救我」,但媽媽卻反而覺得老天爺還給他一個兒子,因為至少孩子想看看得見,不用再整天提心吊膽了。(圖/受訪者提供、記者張雅筑攝)

誌謙說,自己被槍打到到進醫院急診時意識都非常清楚,很深刻被槍擊中的那刻,全身是直接都麻掉,全身毫無感覺,連所謂的痛覺都沒有,「那時我就一直撐著,撐到我媽來,想說看她最後一眼這樣,然後就不要再醒來了,應該說不會想再醒來。」但經過搶救後誌謙還是活了下來,再次醒來的他,插管躺在加護病房裡,他內心不斷吶喊和埋怨著:「為什麼要救我?」等到終於可以說話時,誌謙對著媽媽說:「妳這樣救我,等於是把妳自己連累了,拖累了整個家庭,那為什麽要這樣救我?」看著眼前的孩子,誌謙媽媽哽咽地說:「作為一個母親,怎麽可能看著自己小孩子就這樣子離開...」
誌謙自覺不能像個正常的孩子孝敬母親,若媽媽哪天發生什麼事情,自己也無能為力,好像只能打電話請人幫忙,他總覺得自己被救活好像是媽媽的累贅和負擔,畢竟家裡有弟弟,所以有沒有他都沒差。聽到這番話讓人不禁鼻酸,記者忍不住告訴誌謙:「就算有弟弟,但你對媽媽來說還是一樣重要的孩子,所以他才會那麼努力求醫生救你!或許你覺得你無法像一般孩子孝敬媽媽,但你每個星期不畏路途遙遠的回台中陪伴,其實這也是另一種孝順和愛,媽媽一定都感受得到。」其實這也算是浪子回頭,只是代價有點大,每個人的人生裡都會有走錯路的時候,只是大錯小錯而已,你的就比較大這樣。

▼▲誌謙學習使用輪椅和生活自理,包括刷牙、擠牙膏等。(圖/受訪者提供)

聽了這番話,誌謙不禁苦笑說,自己的媽媽也是這樣的想法,過去一年到頭在家的次數可能不到10次,常常找不到人,但現在至少老天還她一個小孩,她想看的時候看得到,想找的時候找得到,不用再提心吊膽這個大兒子在外面會不會又闖什麼禍或出什麼事。雖然這浪子回頭的代價很大,是一輩子頸椎以下癱瘓,但誌謙說:「想要完成一件事情,總得要付出一點代價,這個是這個世界永遠不會變的道理。」
當然,從癱瘓到重生這過程,誌謙也是花了許多時間去接受和認識。因為頸椎以下癱瘓,等於是連生活自理能力都是零,這對誌謙來說是相當大的打擊,但他沒有因此被限制住,反而勇敢跨出一步步。特別是主動報名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生活重建課程,他分享了部分課程內容,坦言突然發現能完成一件事情的時一定是開心的,但開心完的當下,會發現這個以前自己就會了,為什麼現在還在學這個東西,「有那種感覺,以前隨隨便便就可以辦得到的事情,然後現在要付出這麽多的努力才可以去完成。」雖然很多能力都歸零得重新學習,但誌謙卻很感謝中心給予的無償幫助,讓他在茫然中看見希望,不僅學會自理生活還能工作賺錢重回社會。

▼▲(上圖)誌謙現在從事客服工作,可以賺錢並融入社會;(下圖)誌謙在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學習生活重建,順利畢業,他受訪時表示,希望明年自己可以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圖/記者張雅筑攝、受訪者提供)

當年未完成高中學業,誌謙打算重返校園完成,他希望可以先努力把工作穩定後,預計明年回去把高中讀完,有能力的話再繼續規劃下一步的人生計畫。誌謙表示,自己可能不是什麼好模範,但若要鼓勵的話,他想跟大家說,「只要你還沒有放棄,只要你還有能力,不要這麽快的否定自己,你可以多用其他的方式去學習,多用其他的角度去看待其他的事情,總有會有成功的辦法,辦法永遠不會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