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蒲世芸/綜合報導
南韓政壇風雲再起!4日前總統尹錫悅因宣布戒嚴遭憲法法院全體一致通過罷免後,政府正式敲定將於6月3日舉行總統補選,政界大咖紛紛表態參選,選情熱度飆升。這場突如其來的選戰,不只牽動南韓國內政局,更是在關稅大刀之際,攸關著美韓關係未來走向的重要時刻。

▲南韓總統補選確定於6月3日登場,李在明目前呼聲最高。(圖/翻攝自X平台 @amnseou)
尹錫悅遭罷免 總統補選確定6月登場
因去年12月一紙戒嚴令,前總統尹錫悅被憲法法院認定違反憲政秩序,於4日遭正式罷免;並面臨煽動叛亂的刑事指控。根據法律規定,總統職位空缺須於60天內補選,新選舉日則定在6月3日;同時為方便民眾投票,南韓政府也表示當日被指定為臨時公休日。
各政黨候選人紛表態參選
隨著選舉腳步逼近,南韓勞動部長的金文洙(音譯,김문수)8日宣布辭職參選,表示「人民希望、我也有責任挺身而出」。此外,國民力量黨的安哲秀(音譯,안철수)也投入選戰,強調自己是「最乾淨的候選人」,並主打人工智慧發展對抗川普的貿易政策。
據路透報導,在民調方面,目前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雖然官司纏身,但仍是目前最被看好的候選人之一。李在明曾在2022年大選中以些微差距敗給尹錫悅。
根據4日公布的蓋洛普(Gallup)民調,34%的受訪者支持李在明成為下一任總統,其次分別為前勞動部長金文洙9%、前國民力量黨黨魁韓東勳(音譯,한동훈)5%、大邱市長洪準杓(音譯,홍준표)4%、首爾市長吳世勳(音譯,오세훈)2%。
關稅重擊出口經濟 貿易部長親赴美談判
不只是政壇動盪,經濟層面也迎來挑戰。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南韓祭出25%高關稅,衝擊最大宗出口產品──汽車。為應對這波關稅風暴,南韓政府派出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鄭仁教(音譯,정인교)8日前往華盛頓,展開為期兩天的訪美行程,預計與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會談,爭取調降關稅。
鄭仁教出發前受訪時坦言:「要減少出口很困難,那是不是該增加(美國)進口?我們正在研擬多項方案解決貿易不均問題。」其中包括考慮擴大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LNG)等方案。
這也是川普上任以來,南韓產業部高層第五度赴美協商,多次與美方展開對話,以保護高度依賴出口的南韓經濟免受美國關稅衝擊。過去包括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安德根(音譯,안덕근)、副部長朴鍾元(音譯,박종원)都曾為關稅豁免奔走。
鄭仁教表示,他將在與美方會談中挑戰關於華府對南韓設定的「高關稅」計算方式,並批評此舉「有問題」,因為南韓與美國之間已有自由貿易協定(FTA)存在。
川普政府3日宣布對南韓產品課徵25%的對等關稅,對越南則課徵46%的關稅,包括三星(Samsung)、LG等南韓大型企業的生產基地多設於越南,南韓財政部長崔相穆(音譯,최상목)8日就指出,這些關稅將對在越南與其他國家設有生產線的南韓出口商造成「嚴重打擊」。

▲前總統尹錫悅被憲法法院認定違反憲政秩序,於4日遭正式罷免。(圖/翻攝自윤석열尹錫悅臉書)
南韓推援助方案救經濟 車業成優先對象
2024年,南韓對美出口達到歷史新高,總額為1278億美元(約新台幣4.2兆元),其中汽車為最大宗,占比達27%。南韓經濟嚴重仰賴出口,高關稅一上路恐雪上加霜。南韓財政部長崔相穆表示,政府正準備針對急需協助的產業推出支援措施,汽車業為首要目標之一;金融監管機關也呼籲企業與國營機構備妥流動性支援計畫,應對出口企業可能面臨的資金壓力。
此外,南韓官方也將啟動高達100兆韓元(約新台幣2.2兆元)的市場穩定方案,以緩解股市動盪。在美國關稅引發的全球風險資產拋售潮下,南韓KOSPI指數亦跌至17個月新低。
爭取美國解除海鹽禁令 否認強迫勞動
除關稅問題外,南韓政府也忙著處理美方對海鹽產品的進口禁令。美國海關上週宣布禁止進口來自南韓太平鹽田(Taepyung Salt Farm)的產品,指控其疑似涉及強迫勞動。
然而,南韓海洋水產部反駁表示,這項禁令是基於2022年民間人權組織提出的請願,但早在2021年起,外界揭露曾出現工資給付不當等違規行為後,政府就已推動多項改善措施,目前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並非由強迫勞動所生產。
南韓海洋水產部強調,政府每年對全國鹽田勞動情況進行調查,並積極推動自動化生產,以降低對人力的依賴,並採取其他保障措施。
太平鹽田發出聲明指出,相關勞資爭議源自2021年的前承租人,該名人士已於2023年被強制驅離;目前鹽田與25名承租戶簽訂委託契約,皆依法生產,每年產量約1.5萬公噸。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