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美股連日重挫,投資人憂心忡忡,台灣相關部會出手穩市。(示意圖/資料照)
近日美股在新一輪關稅政策公佈後出現連續性重挫,市場彌漫著一種宛如2008年金融海嘯前夜的末日感。越是動盪時刻,越多投資人心中浮現「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早知道該怎麼做就好了」的無力與茫然。對此,歷經多次景氣循環、有「國際之男」稱號的市場觀察者表示:「沒事啦,跟金融海嘯比起來,這大概只是馬桶沖水的程度。」同時也強調,富時中國A50從紅翻黑,顯示市場變動劇烈,但台灣擁有實際產業與技術競爭力,無須過度憂心。
面對美股下挫帶來的衝擊,今(6)日晚間,包括經濟部、金管會與證交所都相繼推出穩市措施,試圖安撫市場情緒。這波震盪起因於中美關稅戰再度升溫,美方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達54%的關稅後,中國隨即反制,加徵美國商品34%關稅,全球兩大經濟體互設高牆,象徵全球化正逐步走向終結。
在此背景下,有人受創,也有人偷笑。首先受益的是印度,雖然其產品也被課徵26%關稅,但相較於中美兩國的對峙,印度反而成為較具優勢的替代進口來源;其次是具備製造條件的墨西哥。過去中國以「物美價廉」著稱,但當關稅成本墊高後,其價格優勢不再,運動品牌等依賴低價供應鏈的企業正尋找替代地點,而墨西哥製造成了「物普價廉」的代表。
至於台灣,有評論批評台廠過去積極佈局東南亞,如今反而陷入困境。但國際之男指出,若非這些台廠早早轉移產線,可能早已撐不過疫情與供應鏈危機。面對新的關稅挑戰,一個解方是考慮進一步轉移生產重心至墨西哥,或是將出口加工轉往受衝擊較小的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如今情勢已逼近選邊站的時刻,那些始終高舉「親美友中」立場者,也需要提出更具體的策略,否則這種模糊論述將更難應對未來的激烈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