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全球暖化加速「大地震機率增」 地質教授:現在還不是最嚴重

記者黃政杰、賴懿慈 / 台北報導

緬甸發生強震,就有學者研究發現,全球暖化的關係可能會提高地震發生的機率。實際案例發生在喜馬拉雅山,2005年後發生9次芮氏規模7以上地震,且都分布在冰川融化地,學者推估,冰川消融後,大陸板塊地殼原本要承受的重量不見了,殼面因此回彈,產生了向上的垂直應力,才會造成地震頻繁。對此,地質系教授李錫堤表示,就目前數據來看,雖然強震規模數量還沒增長,但不排除暖化越嚴重,越可能發生更多地震。

2024年4月,台灣花蓮發生規模7.2地震,全台同時劇烈搖晃。就連美國不常發生地震的紐約,同年4月也發生4.8規模的地震。萬那杜2024年底規模7.3強震,甚至發布海嘯警報。

全球各國強震不斷,再加上這次芮氏規模上調至8.2的緬甸地震,有專家推估,全球暖化也提高了地震發生機率。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教授李錫堤:「現在還不是最嚴重。稍微有個徵兆,開始在增加海水面高度,比起冰河時期到暖期,那是小巫見大巫。」

冰川逐漸消融,真成了誘發地震的導火線嗎?

專家指出,喜馬拉雅山從2005年後出現9次芮氏規模7以上強震,且剛好都在冰川融化地區。冰川融化就是因為氣候暖化導致地表熱能增加,同時也會減少大陸板塊地殼原本應該承受的重量,連帶影響 地殼翹起,帶來更多地震。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教授李錫堤:「海溝地形斷層,它是以低角度逆斷層的形式存在,它最怕在它的下盤壓重物。全球暖化,冰河溶解、海水面上升,在這部分增加河狀,海溝就容易發生地震,頻率也會增加。」

過去20年,全球每年流失超過2600億噸冰川,世界經濟論壇也指出,融化的冰川可能滲進地殼裂縫中,使裂縫變得更大且脆弱。雖然地震和冰川融化有些許正向關係,但從數據上來看,其實還沒造成劇烈影響。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教授李錫堤:「過去近百年來,每一年規模超過7的大地震大概是17次,其中有一次會超過8。近百年來,這個值很穩定。」

強震帶來災害,儘管近期沒有增長趨勢,但暖化影響層面廣,地球表面和地下潛藏的變化都是變數。

三立新聞台
#緬甸8.2強震 泰國全國搖晃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