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歐洲長期依賴美國享「和平紅利」 最終成為難以負荷的「安全赤字」

編譯鄭羽芳/綜合報導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自由世界的領導者。然而,這套秩序在川普上任後,面臨天翻地覆的轉變。川普政府表示,美國將不再是歐洲安全的主要保障者,歐洲國家必須負責自己的國防並支付費用。即便歐洲已經具備須在國防預算上達到自主的危機意識,仍無法避免一步步走進美國可掌控勢力範圍的困局。

川普欲削減北約國防資助,北約必須做好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圖/翻攝自NATO官網)

▲川普欲削減北約國防資助,北約必須做好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圖/翻攝自NATO官網)

從世界警察變成美國優先

1947年2月的一個早晨9點,英國駐美大使因弗查佩爾勳爵(Lord Inverchapel)走進國務院,向美國國務卿馬歇爾(George Marshall)遞交兩封用藍紙影印的外交函件,信上表明英國因債務危機,難以繼續支持希臘政府軍與共產黨武裝叛亂組織作戰。

當時美國立即意識到,希臘現在面臨落入共產黨統治的危機,蘇聯將可能控制地中海,插旗對全球海運至關重要的蘇伊士運河。幾乎在一夜之間,美國就填補了英國撤離後留下的軍事缺口。這就是「杜魯門主義」的開端,其核心思想是捍衛國外民主,因為這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至關重要。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自由世界的領導者。隨著美國在全球範圍不對擴增其影響力,也使其作為西方世界的文化、經濟和軍事霸主的地位愈發不可動搖。然而,這套秩序在川普上任後,將面臨天翻地覆的轉變。早在40年前,他便在三家美國報紙上批評美國捍衛世界民主的承諾。

川普曾在1987年寫道:「幾十年來,日本和其他國家一直在利用美國。為什麼這些國家不向美國賠償我們為保護其利益而損失的傷亡和數十億美元呢?」

近期美國高級官員在商業通訊平台「Signal」群組討論國防機密訊息外流,根據群組訊息,副總統范斯(JD Vance)曾表明反對空襲葉門胡塞武裝的計劃,認為歐洲國家可能會從這次襲擊中受益。「我只是不想再為歐洲提供援助。」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r Hegseth)也在群組中回應,同意范斯「對歐洲搭便車行為的厭惡」。

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報告指出,美國不再被視為歐洲的「穩定支柱,而是需要防範的風險」。川普政府也表示,美國將不再是歐洲安全的主要保障者,歐洲國家應該負責自己的國防並支付費用。

北約搖搖欲墜,美國不再是歐洲友人

近80年來,歐洲的安全一直奠定在《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的基礎上,該條規定,他國對北約任一個成員國的攻擊,便是對所有成員國的宣戰。

不過,對於要不要支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川普在本月初曾表示:「如果(北約國家)不付錢,我就不會為他們防衛。」川普政府表示,美國將不再是歐洲安全的主要保障者,歐洲國家必須負責自己的國防並支付費用。

川普政府表示,美國將不再是歐洲安全的主要保障者,歐洲國家必須負責自己的國防並支付費用。(圖/翻攝自川普的X)

▲川普政府表示,美國將不再是歐洲安全的主要保障者,歐洲國家必須負責自己的國防並支付費用。(圖/翻攝自川普的X)

倫敦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RUSI)高級研究員阿諾德(Ed Arnold)認為「美國正在脫離歐洲價值觀」,提到美國當前的發展軌跡將隨著川普的意志持續發展,甚至預言「川普主義將在他的總統任期結束後繼續存在」。

英國前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告訴BBC記者:「如果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不採取行動,不大力投資國防並認真對待這個問題,那麼我們所知道的北約就有可能走向終結,《條約》第五條也將走向終結。」同時他也悲觀預言,認為即便俄羅斯對歐洲發動攻擊,美國也未必會出手相救。

法國埃拉貝研究所(Elabe institute)民調顯示,目前有近四分之三的法國人認為美國不是法國的盟友,就連英國和丹麥這兩個歷史上都親美的國家,大多數國人現在對美國也持負面看法。

依賴美國享「和平紅利」 最終成為「安全赤字」

川普並非第一個要求歐洲重新檢視國防預算的美國總統。 2016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曾敦促北約盟國加強防禦,提到「歐洲有時對自身的防禦感到自滿。」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與川普和范斯二月底在白宮大吵的三天後,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宣稱「西方已經開始分裂」。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歐洲計畫負責人範瑞吉(Armida van Rij)擔憂,俄羅的目標是破壞歐洲穩定,「削弱北約,迫使美國從這裡撤軍」。

歐洲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充分武裝自己。八十年來歐洲對美國強權的過度依賴早已表露無遺。自冷戰高峰期以來,英國已將軍費開支削減了近 70%。 

冷戰結束後,歐洲享受著「和平紅利」,開啟長達數十年的削減國防開支,如今「和平紅利」卻可能成為歐洲無法自力救濟的「安全赤字」。上個月,英國總理向國會表示,到2027年,英國的國防開支將從GDP的2.3%增加到2.5%。

德國候任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表示,歐洲必須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歐洲化」的北約將需要建立起一個本土的歐洲軍工綜合體,以提供目前只有美國才具備的能力。

歐洲領導人的下一步:發展高度歐洲化的北約

牛津大學歷史學家艾許(Timothy Ash)指出,目前只有美國完整擁有一套重要且有效防禦的裝備。他舉例衛星、情報、愛國者防空飛彈是唯一能夠擊落俄羅斯彈道飛彈的武器,呼籲三到五年內,美國以外的國家應該努力讓自己擁有同等類型的武器。

對於歐洲的現狀,牛津大學歷史學家艾許提醒:「我們將從美國主導的北約轉變為一個高度歐洲化的北約,其軍隊加上各國軍隊和歐盟的力量,將有能力保衛歐洲。」(圖/翻攝自牛津大學官網)

▲對於歐洲的現狀,牛津大學歷史學家艾許提醒:「我們將從美國主導的北約轉變為一個高度歐洲化的北約,其軍隊加上各國軍隊和歐盟的力量,將有能力保衛歐洲。」(圖/翻攝自牛津大學官網)

對於歐洲的現狀,他提醒:「我們將從美國主導的北約轉變為一個高度歐洲化的北約,其軍隊加上各國軍隊和歐盟的力量,將有能力保衛歐洲。」

川普似乎已經準備好改寫自後冷戰時期以來的國際運行的秩序,建構起一套新的敘事篇章,在這個世界,主權國家能不顧後果安排自己的最佳利益、不受國際公認法律約束,也可以自由地將大國的意志強加給較為弱小的國家。

當烏克蘭成為俄羅斯入侵歐洲的磨刀石,當戰場擴散至北約其他國家,美國是否會如過往挺身而出、歐洲領導人是否能夠找到未來的出路?一切都仍屬未知,可得確定的是「美國必然援助」已不如以往理所當然。

若僅只看見川普欲削減北約國防資助,恐怕不能完全理解川普打算建立起的國際局勢。先前川普威脅歐洲進口更多美國天然氣,否則將增加對歐洲產品的關稅;周一美國與烏克蘭針對俄烏戰爭的晤談中,也對烏克蘭的天然氣基礎設施相當感興趣。美國希望藉由天然氣的部屬,將治理力量更加緊密深入歐洲,相形之下削減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下對歐洲的影響力。

比起過往在經濟與政治上補貼、協防歐洲,此刻美國正走向另一條道路,試圖讓自己「再次偉大」,與俄羅斯、中國權力競逐。川普一方面要降低歐洲對美國的經濟依賴,減輕美國財政負擔;一方面則要讓歐洲對美國產生另一種形式的緊密依附關係。即便歐洲已經具備須在國防預算上達到自主的危機意識,仍無法避免一步步走進美國可掌控勢力範圍的困局。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GCS 2025 春季例行賽W5D1-2025/03/29《Garena 傳說對決》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