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黑色經典喜劇《殺人練習簿》,該劇原名:新千刀萬里追,是卡米地喜劇俱樂部藝術總監張碩修在台灣渥克劇團時期的代表作,當時這是一齣戲劇市場中風格大膽而少見的黑色喜劇,用無厘頭的搞笑情節,來探討最禁忌的議題「殺人」。首演於1999年,為當年度入選台北小劇場聯盟《年終藝術節》的優秀作品,並於2001年受邀至香港藝術中心參加次世代劇場觀摩演出,使編導張碩修成為當時國內獲邀赴國外演出,最年輕之劇場導演。2016年6月,卡米地喜劇俱樂部,將重現當時台灣小劇場史無前例最犀利話題,讓復古經典黑色喜劇盛況再現,此劇重新製作演出,於6月18日至20日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上演,並保證觀眾都可以全身而退。

▲《殺人練習簿》劇照。(圖/卡米地提供)
這部戲在1999年首演,正好是白曉燕命案,與清大毀屍案時間相近,而當年更發生美國第一起校園槍擊案「科倫拜事件」。張碩修回憶,在解嚴後,新聞不時會報導殘酷的兇殺案,且那時有許多的類戲劇如「藍色蜘蛛網」、「玫瑰瞳鈴眼」因這樣竄紅,他看過之後感到不悅,便想要寫部劇本來嘲諷這些類戲劇。
事隔17年,這部戲改名為《殺人練習簿》並且做了部分更動,正好遇上鄭捷伏法以及多項社會事件。舊作的劇本設定在一個攝影棚內,正在錄製一個教大家殺人的節目。過了17年,張碩修認為舊作的風格較為疏離,現在得觀眾無法接受,而增加搞笑的部分並貼近觀眾。

▲在17年前顯然看不到的平版電腦,在這裡出現了。(圖/卡米地提供)
卡米地表示,大家多認為:人是群居的動物,得靠合作來求生存。但現在,多種因素已造就「不把人當人看」的情境,對人的愛已消失殆盡,更遑論基本的尊重。在這樣的情境下,被扭曲的人性將無限的自我擴張,進而透過宰割他人的意念,得到自認為可以生存下去的動力。以這樣的創作角度出發,編導張碩修,與五位演員施宣卉、尹仲敏、高臣佑、許家榛,以及將騰空躍出的神秘演員:一隻母雞「雞姐」,每位皆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劇情走向絕對讓人驚呼連連。(註:沒有任何動物因這部戲受傷,雞姐已找好淡出戲劇圈後的歸宿。)

▲卡米地表示,沒有動物因這部戲受傷。(圖/卡米地提供)
此劇的製作初衷是要讓人反思人的存在意義:是否互相殘害才能生存?還是大家得同心協力的合作尋求出路?我們的生活周遭存在無窮的暴力,一切的情況就這樣被大家漠視、合理化,以致於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滿溢的負能量,像大海一樣淹沒了你我。「殺」劇就是要利用極致黑色喜劇的演出形式、最誇張的手法、最無厘頭的笑點,帶出史無前例的犀利話題,讓大家在發洩自身暗黑能量之餘,更能去思考和改變。
為何劇名叫新千刀萬里追?張碩修解釋,他當時也為劇名苦惱,直到他與一位文化人聊天,他建議可以取名「千刀萬里追」(台灣第一部3D電影)。而這部戲剛好也是當代劇場中首見的特別題材,因此定名為新千刀萬里追。
本劇將在6月18日到20日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三館2樓拱廳演出。購票請洽兩廳院:https://goo.gl/lwptu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