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宜德、李建瑩、王子瑜 / 雲林-台中報導
大家常說的「大頭菜」就是「結頭菜」,大多拿來煮湯或是醃漬涼拌。不過在國外大頭菜是另一種菜,學名叫「蕪菁」,體積只有3到7公分,口感較硬,怎麼吃報你知!

▲結頭菜搭排骨燉煮後的湯頭清甜不膩。
廚師林佩樺:「我們下大頭菜。」
家常菜最常把「大頭菜」也就是結頭菜拿來搭排骨煮湯,清甜不膩,燜一下口感鬆軟更加分。
廚師林佩樺:「熄火悶一下,要吃的時候再加香菜。」
而在農村還有另一種做法,把大頭菜切片。
民眾:「我們都是用大石頭壓。」
突然運來大石頭。
民眾:「這樣子壓著,這邊要切一個洞,讓它水流出來。」
原來為了把大頭菜的菜汁擠壓出來,撒點辣椒段及香菜,涼拌大頭菜又是另一番滋味。

▲醃漬涼拌後的結頭菜酸酸甜甜非常下飯。
民眾:「醃漬的大頭菜,酸酸甜甜的很下飯。」
只是人人都叫它大頭菜,其實這是台灣人說法,在國外大頭菜是另一種菜,常被認錯成白蘿蔔,又容易跟結頭菜搞混。
民眾:「大頭菜嗎?但這個我…這個我不太知道耶。」
民眾:「這是菜頭,這個是結頭菜,(中間)一坨一坨圓圓的不知道是什麼耶」
民眾:「洋蔥嗎?」
民眾:「小的蘿蔔。」

▲實際上街訪問,大部分民眾分辨不出來這3種食材。
若沒提示還真的問不到答案,台灣人常說的「大頭菜」又稱「結頭菜」,球莖甘藍或稱為菜叩 ,外型圓球屬地面上的球莖,體積較大口感較軟,煮湯涼拌的多
而外國人常說的大頭菜學名叫「蕪菁」,外觀有點類似白蘿蔔,吃地面下的球根,台灣較為罕見大多進口,體積3-7公分,口感硬適合涼拌清炒,但也能入湯,
原來台灣與國外都有「大頭菜」,但卻是兩種食材食用的部位分別是莖與根,口感一軟一硬也大不同。

▲台灣與國外都有「大頭菜」,但食用部位與口感卻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