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乾隆皇帝的年夜飯,可說是相當彭湃。(示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歷史人物當年吃些什麼,是一項有趣的話題,其中距離當今最近的清朝,資訊量就較為豐富。今(9)日是除夕夜,傳統上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溫馨日子。關於年夜飯文化,清朝也十分重視,乾隆年間的「家宴」從下午3點多就開始享用。
以乾隆49年為例,食材大概如下:豬肉65斤,肥鴨1隻,菜鴨3隻,肥雞3隻,菜雞3隻,豬肘子(類似豬腳)3個,豬肚2個,野豬肉25斤,羊肉20斤,鹿肉15斤,關東鵝5隻,野雞6隻,鮮魚20斤,鹿尾4個,豬腸3根。蔬菜部分相對稀少。

▲乾隆皇帝的年夜飯光豬肉這項食材,就耗費65斤之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冷膳與熱膳各準備40品,光豬肉用量就十分可觀。除了肉食之外,清朝皇帝都喜歡糕點,年夜飯包含鴨子餡肉包、方酥夾餡、棗荷葉饅頭,甚至還有當今大家都不陌生的綠豆糕。既然清朝王朝,滿族自家傳統佳餚,也是不可忽略,最為知名的點心有「敖爾布哈」、「滿洲餑餑」兩種。剩餘則還有燕窩、蜜餞等小點。
眾所皆知,為了避免毒殺的可能,皇帝的喜好不能外露,可能每一項佳餚都淺嚐即止,但整套全餐準備下來,對於人力物力的消耗,勢必是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