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含氚廢水排放工作啟動,中港澳禁輸入日本水產品。(圖/原能會提供)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含氚廢水排放工作24日啟動,香港和澳門特區政府宣布禁止日本10都、縣水產品進口,中國也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外界好奇台灣是否跟進,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中、港、澳等各國祭出措施,「那只是一個國家」,目前仍未看到食品風險的變化,除非有新的科學數據證實,否則不會改變對日本水產品的風險評估。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核廢水24日中午起啟動排放入海作業。依據原能會掌握,第1批次排放作業預計排放ALPS處理水的體積為7800立方公尺,氚以外的核種濃度均小於日本排放限值,符合總比值小於1的安全標準。
繼港澳禁止日本水產品,中國海關總署24日午後跟進宣布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對於我國是否跟進,林金富回應,監測狀況在23日的記者會就說得很清楚了,目前我國對日本食品的邊境管制措施不變,沒有調整。不過有媒體追問目前已有中、港、澳等各國祭出措施,是否有進一步討論?林金富則回應「那只是一個國家」,官方沒有看到食品風險的變化。
他強調,邊境管制措施維持不變,目前沒有收到專家針對日本水產品表達新意見,還是要用科學數字來討論,現在並沒有看到有食品風險的變化,會持續監測,若數字有變動或新的結果,都會即時對外公開。
相對於中國的大動作,食藥署23日表示目前一切維持現狀,經專家建議,將加強監測「日本海藻、牡蠣、白甘、青甘、海參、章魚、蟹類、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鮭魚、北寄貝及海鰻」等13種水產品,目前均無發現風險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