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鄭餘蓉報導

▲黃軒醫師列出5步驟,告訴你如何正確清洗內褲。(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黃軒醫師指出,內褲是持續接觸身體的基本衣物,因此很可能藏有各種微生物,但研究發現,透過正確的清洗方式,能夠減少交叉污染和感染傳播的風險。
◆ 內褲被有害細菌的污染
黃軒醫師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指出,2020年,一項研究在《醫院感染期刊》發表,研究了住院病人內褲上的細菌和真菌的存在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大量病人的內褲被帶有有害細菌的污染,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這項研究強調了在醫療設施中適當的洗衣程序對降低交叉污染和感染傳播的風險的重要性。
◆ 內褲也有超級抗藥性細菌
黃軒引述2019年發表在《應用微生物學雜誌》上的另一項研究,研究發現,健康人所穿內褲中,仍有超級抗藥性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和 腸球菌(VRE)。
該研究強調了內褲在超級抗藥性細菌的傳播中可能發揮的作用,以及在該領域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 至於清洗內褲的正確方式,黃軒列出5步驟:
1.內褲和內衣分開洗,以免交叉感染細菌 。
2.使用冷水清洗內褲,浸泡於洗滌水中約5~10分鐘即可 。
3.以輕柔的方式搓洗內褲,從後面開始並慢慢往前搓洗 。
4.用清水將內褲洗滌劑清洗乾淨,再用脫水或乾毛巾將多餘水分除去,最後晾乾。
5.如果使用洗衣機洗內褲,定期清洗洗衣機以維持乾淨,可以使用洗衣機的自清潔程序或浸泡消毒的方式。
另外,黃軒也補充,2021年發表在《臨床微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旨在評估不同的洗滌方法對內褲的細菌量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與用冷水(20°C)洗滌或不使用洗滌劑相比,「用熱水(60°C)洗滌內褲並使用洗衣粉」能顯著減少細菌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