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古代朝廷部分政治犯,會被「流放邊疆」。(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喜歡看歷史劇的影迷,肯定對於「流放邊疆」一詞不陌生吧?古代刑罰中,除了幾項殘忍的酷刑之外,包含政治犯等類型的罪犯,可能被朝廷流放到邊疆,地點經常是現在中國的東北、西北或是廣西雲南等南方,遙遠的距離,讓此人完全無法再與朝廷中原聯繫。不過,讓人好奇的是,古代並不像現在有身分證等證明文件,更別說網路戶政系統,那為什麼很少犯人能成功逃走呢?
古代被流放邊疆算是相當大的事件,即便在沒有證件的年代,仍會有相關單位進行「登記造冊」,明確掌握犯人們的身分。此外,還有「株連制」的管理,逼迫犯人互相監督,這樣一來,多數人都擔心自己會出事,就不敢亂來。
除了犯人之間的「株連制」之外,有些朝代,連罪犯的親人親族都會嚴密監控,實行連坐,幾乎掌控了犯人周邊會接觸到的人們。
另外,還有一點非常實際,就是逃跑的「交通工具」
高鐵、飛機等,或是完善的火車路網,都是近代才出現的交通工具,在那之前缺乏能快速移動的工具,即便大膽逃出,也很難在短時間跑遠,對於管理者來說,要追到人的難度並不高。何況,流放邊疆,顧名思義就是窮鄉僻壤,附近也很難有人能救濟,使得逃跑成功的可能性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