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陳恩迪報導

▲2025年癌症篩檢補助,從4癌擴大成5癌(圖/衛福部提供)
為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政府持續推動免費癌症篩檢政策,針對五大高發癌症提供全額補助。只要符合資格,民眾即可到合作醫療院所接受免費身體檢查,把握健康關鍵,守護自己與家人的未來,千萬別讓自己成為家人們的負擔。詳細相關資訊,更可到「國民健康署官方網站」、「健保快易通APP」和「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得到更豐富的資訊喔!
依據衛生福利部規劃,目前提供的四大「癌症免費篩檢」為以下4種:

子宮頸癌篩檢:對象是30歲以上女性,每年可免費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張志隆醫師曾公開強調,從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在疫情期間,子宮頸抹片篩檢人數一年竟減少13萬人,這是非常令人訝異且忽視的健康問題。而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賴基銘教授則表示,自1995年來推行的「6分鐘護一生」,30歲以上婦女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已成功將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下降七成以上,堪稱公共衛生政策推動的典範。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搭配HPV疫苗接種,有效降低子宮頸癌風險。即便已接種疫苗,仍應每3年篩檢,因為疫苗未涵蓋所有高風險型HPV病毒株。

▲乳癌防治宣導。(圖/資料照)
乳癌篩檢:對象是45至69歲女性,以及40至44歲有家族史女性,每兩年可免費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俗稱乳房攝影)
奇美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蔡牧䤴表示,「許多乳癌在初期並無明顯症狀,摸不到也看不到,因此篩檢是防治乳癌重要的第一步。」更可怕的是,根據衛福部2022年癌症登記資料,符合乳癌篩檢條件的婦女,接受篩檢率卻不到4成。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更強調,乳癌如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後極佳,第零期之五年活存率有100%,第一期有93%,第二期為89%。他呼籲符合篩檢條件的婦女,一定要定期篩檢,小於45歲的女性朋友,也要定期找乳房專科醫師諮詢與檢查,以提高乳癌的活存率。
大腸癌篩檢: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可免費接受1次糞便潛血檢查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胡萬祥醫師指出,大腸癌初期多無明顯症狀,當有症狀時往往已進入晚期,唯有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呼籲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務必善用健保資源,把握黃金治療時間。羅東博愛醫院胃腸肝膽科副院長楊增慧醫師也表示,早期大腸癌靠內視鏡切除病灶即可治癒,因此及早篩檢是為自身爭取更多治癒機會,千萬不可輕忽。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最新政策,自2025年1月起,大腸癌篩檢服務對象已擴大至45至74歲民眾,而40至44歲具家族癌症史者也納入篩檢範圍。

▲近年歐美地區口咽癌正在取代子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HPV相關癌症。(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民眾,每兩年可免費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康仲然指出,口腔癌初期的警訊,主要是破嘴和硬塊,如果同一個點破嘴超過2個禮拜都沒有好,或是發現有任何硬塊,都有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他強調,許多患者因擔心手術後的外觀變化而延遲就醫,導致病情惡化。其實,口腔癌第1、2期的存活率高達9成,且現代手術技術已能在不影響外觀的情況下進行治療。康醫師呼籲,曾嚼食檳榔者應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原住民18歲以上、一般民眾30歲以上每兩年可享有一次免費篩檢。
肺癌:
(一)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二)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
如何查詢資格?怎麼預約檢查?
民眾可透過「健保快易通」App,進入「健康存摺」查詢篩檢資格及記錄;或直接洽詢當地衛生局、健保特約醫療院所,了解即時資訊並預約檢查。部分縣市衛生局近期還推出「加碼送小禮物」、「抽獎活動」等好康,鼓勵民眾積極參與。
為什麼要做癌症篩檢?
癌症連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尤其是乳癌、大腸癌、口腔癌等,初期通常症狀不明顯,透過定期篩檢,有機會在病變尚未擴散前即時發現,大幅提高治療成功率。專家也提醒,即使身體沒有不適,符合資格者仍應按時接受檢查,把握每一次政府提供的免費健康檢查機會。
溫馨小提醒
‧篩檢結果異常者,醫療院所會協助安排後續檢查或轉診。
‧建議篩檢前,攜帶健保卡與個人基本資料,並依指示配合檢查前準備事項。
‧如有慢性病、懷孕或其他特殊狀況,請事先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篩檢。
守護健康不等待!符合資格的你,不要錯過這次由政府補助的免費癌症檢查,讓我們一起主動關心自己,邁向更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