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陳慈鈴報導

▲前行政院長陳建仁伉儷曾向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致意。(圖/總統府提供)
被譽為「人民的教宗」的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本名豪爾赫‧馬里奧‧貝爾戈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先前因雙側肺炎住院治療長達5週後,當地時間3月23日順利出院;20日甫出席梵蒂岡的復活節活動,向上萬名的天主教徒致意。豈料,台灣時間21日下午傳來逝世的消息,享壽88歲。
教宗方濟各(1936.12.17-2025.04.21)
根據《路透社》報導,方濟各20日在梵蒂岡的復活節活動尾聲「致全城與全球」(Urbi et Orbi)文告短暫露面,坐著白色敞篷座駕進入聖伯多祿廣場(Saint Peter's Square),數以萬計的天主教徒歡迎他,並高喊「教宗萬歲」。令人遺憾的是,梵蒂岡發布影片宣布,教宗在當地時間21日上午7時35分,回到了天父的家。
方濟各1936年12月17日出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2013年3月13日當選為教宗,是1300年來首位非歐洲籍教宗,也是首位耶穌會士出身的教宗。以「方濟各」為名,是為了紀念聖方濟各,象徵對貧窮、和平與環境的關懷。
《時代》:「人民的教宗」(The People's Pope)
方濟各在教宗任期致力於簡樸與改革,除了拒絕入住傳統的教宗公寓,選擇與他人共住於聖瑪爾大之家,還推動教廷財務透明化與性侵案件的處理。他也提倡對 LGBTQ 群體與離婚者的包容態度,並任命女性擔任高層職位。2013年12月獲美國《時代》(TIME)評選為年度風雲人物,並被譽為「人民的教宗」(The People's Pope)。然而,他的改革舉措引發了保守派的批評,認為破壞了教會的傳統。
在外交方面,方濟各積極參與全球議題,呼籲解決烏克蘭戰爭與以哈衝突,並強調對移民與邊緣群體的關懷。他曾訪問超過65個國家,推動宗教間的對話與和平。方濟各辭世前,仍心繫以哈戰爭,在復活節文告指出:「我呼籲交戰各方停火、釋放人質,並援助渴望未來擁有和平的飢民。」
方濟各曾交代後事
方濟各生前曾表示,希望簡化葬禮儀式,並選擇安葬於羅馬的聖母大教堂,而非傳統的聖彼得大教堂。他要求以簡單的木棺作為他的安息之所,並不公開遺體供瞻仰,展現他一貫的謙遜與簡樸。目前,梵蒂岡正籌備教宗的葬禮與新教宗選舉的秘密會議。由於方濟各任內任命了近八成的樞機主教,他的改革理念勢必在未來的教宗選舉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