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醫事法律學會執行長羅浚晅在臉書寫道,「當台灣面對前所未有的全球經貿震盪時,一場由川普掀起的「對等關稅風暴」無疑成為台灣政壇的真心話大考驗。然而很遺憾,從近幾日藍白在野陣營的反應來看,他們不僅未能通過這場測試,甚至暴露出深層次的無能與立場混淆,令人憂心他們究竟還是否有肩負國政的信心與能力。」
關稅大考驗:民進黨謹慎著陸,藍白「放空中」
川普政府拋出對中重稅、對其他國家實施階段性減稅政策,對全球供應鏈重組與地緣經濟關係帶來重大衝擊。民進黨政府雖飽受批評,但在面對重大變局時,仍能迅速啟動談判與產業溝通機制,顯示其作為執政團隊的責任感與處理危機的能力。
反觀國民黨與民眾黨,不僅毫無危機意識,甚至錯失了成為「政策監督者與建議者」的機會。這場原本可讓在野黨展現專業與戰略視野的試煉,最終卻淪為一場滿口空話與嬉笑怒罵的鬧劇。面對全球政經重整,他們不是發表具體政策,就是選擇沉默;不是貶低政府,就是轉移焦點;真正該說的沒說,該做的也沒做。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課徵的「對等關稅」。(圖/翻攝自The White House)
國民黨亂象:不是多元,是無主
國民黨內部在這次關稅議題上可謂眾聲喧嘩卻無主軸。朱立倫呼籲穩健應對,趙少康要求強硬反制,葛如鈞主張溝通平台,連勝文又說要當美中之間的橋樑,侯友宜乾脆說回到內部補貼。這些說法看似「多元」,但事實是連基本的政策方向都未建立,更遑論協調一致的對外戰略。
政治上的「多元」,若無核心價值與整合機制,只會轉化為政策上的矛盾與無能。國民黨自稱「忠誠反對黨」,但這次面對關稅風暴,其表現卻更像是無頭蒼蠅。在國際事務上不知所措,在國內對執政黨的質疑又流於表面。這樣的政黨如何讓民眾相信它未來有能力重掌政權?
立法院變秀場,民眾黨也只是笑場
不僅國民黨,民眾黨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原本應是以「理性問政」為旗幟的第三勢力,竟也在關鍵議題上沉默缺席。作為立法院第三大黨,民眾黨在這場攸關台灣經貿命運的關稅風暴中,沒有召開記者會,沒有專業評估報告,甚至連一句有建設性的發言都沒有。這樣的「中間路線」,其實只是政治責任的逃避。
國民黨則進一步「玩冷笑話」。羅智強立委高調喊出「罷免川普」,儘管贏得了部分網民的關注,卻完全暴露出其對國際政治制度的無知與對當前局勢的輕慢。傅崐萁說民進黨政策「了無新意」,卻拿不出任何具體替代方案。若國會只是冷嘲熱諷的舞台,那人民只能對未來的政策監督工作徹底失望。

▲川普收起關稅大刀美股噴翻,台股將迎來暴漲開盤。(示意圖/PIXABAY)
無能,還是立場錯誤?
在台灣這個地緣政治敏感區,有些錯誤不只是愚蠢,更可能是致命。一個政黨如果長期無法在國際經貿重大議題上提出清晰政策,不僅是專業能力的缺失,也可能反映其核心價值的偏差。對於部分藍營人士在川普關稅議題上的「反美親中」語態,甚至讓人質疑,這究竟是戰略上的無能,還是價值上的錯亂?
當民進黨努力與美國維持溝通與談判管道,試圖降低對台產業衝擊時,藍營卻有人主張台灣也應對美加稅,彷彿對等反擊才是主權展現。這種言論聽起來義正詞嚴,實則極度危險。台美經貿關係不是情緒發洩的舞台,更不是逞口舌之快的空間。若不懂得衡量台灣的戰略地位與實力,所謂「反制」,最後只會變成自我傷害。
結語:真心話說完了,真能力還沒看到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成了台灣政壇的照妖鏡。民進黨雖有責任承擔談判與調整產業的重擔,但在野黨理應是提供監督與修正機制的重要力量。然而這次,我們看到的不是有責任、有主張的反對力量,而是沉迷於話術與表演的政客集團。
真心話大考驗結束了,民眾記住了誰有備而來、誰只是說笑敷衍。未來當選民站在投票台前,或許會想起這一刻:當台灣面對國際經貿重壓時,有些政黨只會說笑,而不是解決問題。這樣的反對黨,究竟是無能,還是根本不站在台灣這邊?這個問題,留給人民自己回答。